2.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和完善企业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企业信息门户(EIP)技术,同时结合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应用为基础,集成企业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实现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
3.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机电产品中,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产品层次,实现产品数控化、柔性化和专业化。采用 AISC 技术、表面贴装技术和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等产品档次,实现产品精密化、小型化和智能化。
4.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水平。积极开展网上产品信息服务、业务洽谈、网上订货等业务,并与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SCM 系统和 CRM 系统相结合,推广应用 B2B、B2C 支付型电子商务等技术,通过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全程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
5.重视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用数据库技术开发企业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信息资源以及外部信息资源,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完全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做到企业管理与决策智能化。
(五)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区内已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示范和推动 作用,大力培育新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到 2010 年,力争各类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 120 家;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长效机制,发挥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加快实现信息技术产业化;建立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机制,鼓励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定技术开发奖励制度;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社会知识开发和应用能力,支撑面向科学理论、产业技术、商务模式、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创新。
(六)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 加快推动柳州、南宁市等重点区域和千亿元产业行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示范工程,按照以大带小、大企业率先突破的战略,实施千亿元产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开发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大型数据库,从产品市场定位、设计、制造到市场营销、配套服务、企业管理等各方面,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实施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冶金、电力、建材、石化、造纸等高耗能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循环经济企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两化融合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基本达到“数字企业” 的战略目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