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要在加快培育形成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能源、海洋、港口及高新技术等产业方面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在大型专业园区、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上取得突破。
柳州、桂林市重点承接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和相关传统产业,加速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建成若干个工程机械、汽车 及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的专业园区;大力引进医药、电子信息、食品、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形成数个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百色、河池、来宾市通过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以铝、锌、铟工业为主的有色金属和锰业加工产业园区,发展以茧丝绸加工为主的产业转移专业园区。
崇左市以发展糖业和锰工业为主要方向,以建设面向东南亚的保税物流区为载体,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承接发展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
四、工作重点
(一)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以管理科学规范、体制机制先进、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规划合理、功能定位准确、服务体系健全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产业集聚、可协调持续发展的产业转移园区。有发展潜力和条件的县(区)要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或产业园,不断拓展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
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开发,推行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鼓励各地、各工业园区与发达地区的政府、企业或社会经济组织合作,整体开发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鼓励本地工业发展条件较差的县(区)政府或企业按市场导向和产业规划要求在自治区内异地兴办园区;积极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二)打造国际性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大力引进国家、金融机构和地方资金,允许社会、境外资金参与,以连接区外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为核心,以完善区内各种等级公路网络、航道、码头、车站和海港空港建设为重点,以海关口岸、物流仓储中心、工业原料配给市场及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加工贸易区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和完善以北部湾出海通道建设为重点的沿海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东接粤、港、澳,西 联滇、黔、川,北通湘、鄂、赣,南抵东南亚的国际性和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创造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