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重点耗能企业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节能的贡献明显增大,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营业收入年增长率15%左右;“两化”融合对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4.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9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4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
5.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工业发展速度保持在13%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形成新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推动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根据我省工业发展实际,应在以下九个行业重点推进。
1.石油化工行业。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系统(FCS)、先进控制系统(APC)等控制技术和设备,使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低成本自动化成套技术,实现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生产控制逐渐从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向高级复杂系统控制发展,直到管控一体化。到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企业50%以上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2.冶金有色行业。重点利用自动控制、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档次,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全面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规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开发推广智能技术、生产各工序和全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加强对冶炼过程中高耗能炉窑等的计算机控制,推进工艺装备升级换代,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到2015年,全省冶金有色行业企业在主要工序和关键岗位实现集散控制(DCS),初步实现管控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