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改善自然环境,打造“森林绵阳”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弘扬城市绿色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一是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方案。有具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配套的城市森林覆盖实施方案,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予以实施。二是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面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营造以适宜川北气候特点的常绿阔叶大树等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的绿地,形成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大力倡导义务植树和认捐植树,全面提升城市绿地率,立足“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充分利用“三江六岸”和城市周边的富乐山、南山、西山等自然地貌建设大面积森林片区,在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设绿化隔离带,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建设近自然的水体沿岸防护绿地,在近郊中心镇村建设新农村绿色家园,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园林绿化景观绿地,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景观。要坚持新造和改造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集中改善城市重点地段园林绿化,全面绿化建成区的空隙地,提高新建小区绿地率。要积极开展生态家园、生态小区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要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工程,稳步推进极重灾山区植被恢复,巩固和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促进生态平衡、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绵阳城区还要按照一街一景观、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对主要街路、桥梁、建筑物等进行立体绿化,充分突出人文、自然、功能的特色。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坚决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和树木事件。力争用两年时间使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 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 平方米以上。
(五)大力改善居住环境,打造“宜居绵阳”
努力建设住有所居、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活舒适,易居、逸居、康居、安居的宜居城市。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发展。要牢牢把握“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强力推进以“1+5”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快项目推进和管理,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出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大提升,人均GDP 高于全省同类城市水平,单位GDP 能耗低于省年度控制目标,第三产业增长率大于GDP 增长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大于0.8%,国际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大于28%。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管理、服务并重,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分级负责,运转高效”的大城管机制。加大城市管理多元投入力度,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网络化步伐,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带动力,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品质。要从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生态、市容环境、社会氛围、市民精神面貌等方面着手,解决环境管理水平低下,城市公共建筑、雕塑特色不突出,广告牌、垃圾桶零乱、造型不美观,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气氛不祥和,街道、车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农贸市场等不整洁,各类建筑、拆迁工地管理无序等问题。三是强力推进“四大工程”。实施居住品质提升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引导合理房价,逐步形成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供求平衡的住房供给体系。提升住宅建筑的整体品质,推进居住小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普及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公共空间优化工程。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保护,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要严格坚持开发建设强度分区控制,有效增加开敞空间,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市容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重点解决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危险废弃物污染等问题,营造空气清新、整洁优美、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实施服务设施完善工程。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商贸服务网络,提升居民购物消费便利度和舒适度。加强城市街巷、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修缮,下决心在2010 年6 月底之前,达到城市道路名称、公共图形标志、道路交通标线清晰规范,设置合理;路面硬化,平整畅通;道板、护拦、路灯、排水设施功能完好,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人文环境净化工程。弘扬“团结奋进、自强争先、创新实干、富民兴绵”的绵阳精神,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导见义勇为、慈善捐助、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大网吧、网络环境、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歌舞娱乐、通讯短信、校园周边环境等文化环境的治理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探索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文化市场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对新型文化消费领域的监管能力,着力提升绵阳城市文化特色。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培养市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