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绵阳市委办公室、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科教绵阳”

  坚持科教兴绵战略不动摇,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教育品牌美誉度高、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成果涌现的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将绵阳富集的军工科技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加快建设科学城、空气动力城和航空城,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和军民结合三大产业板块。大力拓展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经济,努力争取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商务活动在绵开展,着力打造“商务之都”。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各类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严格学校管理,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弱校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要办好绵阳中学、南山中学等一批名校及名校集团,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新区,进一步提升绵阳教育品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巩固发展绵阳教育在西部城市中的领先地位。三是大力加强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建设。要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推进体育设施和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国家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基础能力,加大力度保护文化遗产。2011年前,绵阳科技馆、博物馆、南河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各区所属文化馆、档案馆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以绵阳市区为文化中心枢纽,辐射各街道(镇乡)社区(村)布局合理、项目配套的多功能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加快市、县二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速度。要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经常性文体活动,确保市民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人数的比例大于60%。要加大医疗卫生改革,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加快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灾后重建,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力争至2010年底,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监管经营性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和除“四害”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普设施,落实科普队伍,加强科普宣传,开展科普活动,80%以上的街道、乡镇要建有科普活动场所,并经常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四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要大力提倡敢于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放手让一切人才、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放手让一切创造科技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大力改善交通条件,打造“畅通绵阳”

  完善路网,化解堵塞,公交优先,确保畅通,规范管理,优化秩序。建设人车畅行、货物畅流、要素畅达、内外畅通的畅通城市。一是狠抓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立足把绵阳建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绵阳城区一环路、滨江路改造、二环路、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和涪江、安昌江河堤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二是优先抓好民生交通工程建设。加大城区交通堵点和背街小巷改造力度,强力推进城市道路网络建设,完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特别是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系统,提高通畅度。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科学规划公交站点,合理配置公交运力,建立合理的出租车投控机制,加快解决服务设施不齐、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保证公交优先畅通,提高市民出行方便程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主要道路、商业街、人行道口、公交站点、盲道以及各类公共建筑和新建住宅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通道绝对畅通。三是加强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服务。坚持规划、建设、教育、管理并重,加快交通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采用单向、微循环等模式科学合理组织交通,增强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加强城区特别是城市行政中心、商业中心、餐饮集中区域等重点部位停车场以及临时停车点的规划建设。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和管制,进一步推进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常态化,严厉查处酒后驾车、超载、超速和机动车辆乱停放、随意调头、闯红灯、逆向行驶、行人、车辆乱穿行以及农用车、拖拉机、大卡车等禁止入城车辆违规进城,黑出租、黑三轮、黑摩的非法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控制和逐步取缔影响市容、阻碍交通、影响环境的机动和非机动车辆。大力开展道路交通法规常识学习普及活动和文明出行劝导行动,不断提高市民道路交通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