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创新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树立新风,弘扬正气。二是积极开展“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各种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校会、征文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三是利用学校标语、广播、墙报、专刊、班级黑板报等载体强化法制宣传,对学生形成长期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有效利用重要法律的纪念日、宣传日、宣传月等,组织学生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直接参与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五是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开展讨论和影评,增强学生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
(七)坚持七个结合,通过法制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坚持把学校法制教育与“警--校共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结合起来。通过共建共同解决阵地、师资、活动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共建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二是坚持把学校法制教育与校园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向有关部门反映校外周边环境问题,主动配合对校外周边文化娱乐场所和非法经营场所进行专项清理整顿,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动师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共同查找校园内及周边安全隐患、治安问题、矛盾纠纷苗头等,在隐患排查和治理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三是坚持把学校法制教育与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工作结合起来。学校要坚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全面全程掌握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学生遵纪守法的情况,并及时反馈处理,将违法乱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青少年犯罪。四是坚持把学校法制教育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五是坚持把学校法制教育与留守儿童教育和培养结合起来。学校要针对本校实际,制定留守儿童教育方案,随时关注和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有计划的组织法律知识培训,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守法用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六是坚持把学校法制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小手牵大手”、“我把法律带回家”等活动,带动农村和社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水平,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七是坚持把学校法制教育的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结合起来。在做好法制教育面上教育工作的同时,着重加强对“问题少年”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教工作,通过对“问题少年”进行思想上引导、心理上开导和学习上辅导,有效减少“问题少年”的违法行为。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学校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各级中小学校要制定法制教育规划,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制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并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法制教育工作制度,探索学校法制教育新途经,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