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鲜活农产品经营信息化水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以农产品产业链为基础、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连锁超市、农产品认证、名优农产品、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质量等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建立完善鲜活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加大对鲜活农产品信息采集、传输等信息化设施和设备投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推广连锁商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二)引导培育农产品品牌和调整经营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创建自有品牌,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制度。试点连锁超市要广泛宣传和组织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农产品,努力增强消费者信心,并适当调整连锁超市商品布局,增加鲜活农产品销售种类,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面积,努力提高鲜活农产品销售比重。
(三)建立农超对接渠道。一是建立农超对接沟通机制,计划在2010年6月和12月组织两次农超对接洽谈会。二是挂牌仪式。为2009年6月参与我省开展农超对接的先进单位分别颁发“广东省农超对接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试点示范单位”和“广东省农超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单位”的匾牌。三是举办一期“农超对接”论坛与培训班。四是编制《广东省“三绿工程”和“农超对接”文件汇编》及《广东省“农超对接”活动指引大全》。
三、支持项目
(一)加大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设施投入。参与“农超对接”的省级试点单位重点列入国家级试点单位的支持项目中,针对我省的实际加强鲜活农产品冷藏冷冻设施投入,对部分鲜活农产品试行强制性冷链流通,并列入我省流通服务业专业资金扶持项目。
(二)增强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能力。支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通过新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及超市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试点。开展“农超对接”是进一步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与生产关联度,带动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是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保障消费安全的有效手段,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商务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利用国家和我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机遇,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认真分析县域鲜活农产品特色优势,找准结合点,引入大企业,选好大项目,抓紧申报项目和开展“农超对接”试点。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农超对接”活动内容和意义,并及时向各试点单位了解和帮助解决问题,使“农超对接”活动在广东省迅速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