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五年来投入9086万元改造D级危房97个项目,11.97万平方米;投入8839.7万元,完善一中一级达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660万元,用于二中、三中、朋口中学三级达标校建设和职专创省部级重点学校的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城乡教育网”和“农远网”,并新添了406台计算机;投入了1498.68万元,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和45万册的图书;投入了690多万元,采购课桌椅7000套、餐桌椅780套、中小学床架2282副、书架780架等。同时,科学合理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撤并校点277个,建成28所寄宿制小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优化教师结构。一是按需要科学核准教师编制,2008年新招聘了教师55人,临时聘用幼儿教师164名,核定了39名校医或保健教师及29名安全保卫专职人员,2009年又新聘教师48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矛盾。二是县委教育工委出台了《连城县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使教师队伍建设有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范本文件。三是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2008年全县进行了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培训中小幼教师3156人次、小学校长142人次、班主任2880人次;全县718位教师参加省、市、县骨干教师的培训。四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三年来城乡共交流了244人,同时开展城乡学校、幼儿园与农村学校、幼儿园“捆绑结对”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努力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5.规范办学行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是重视以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各中小学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依规治校得到落实。二是普遍开展“书香校园”工程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味。三是扎实开展校本、校际、片际和城乡教研共同体的教研活动,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教研的良好氛围,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指标达成情况
1.普及程度:共6个项目、16个指标,其中1个项目(高中阶段教育发展)3个指标(毛入学率、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普职比)不达标;
2.师资水平:共10个项目、16个指标,其中1个项目(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不达标;
3.办学条件: 共9个项目、19个指标,其中1个指标(中小学配套设施)不达标;
4.教育经费:共9个项目、11个指标,全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