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加强青少年科普谷网站的建设。目前,科普谷网站已成为我市科普活动宣传的重要阵地,我局及市青科教协许多活动都是通过科普谷网站向全市师生进行发布和通知,日后将继续完善网站内容结构和编辑,强化其教育和宣传功能。
2、以科学大使行动方案平台项目、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等为连接点,在全市范围内普及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科普大楼科普项目和设施的配置,并把其作为联系全市各校的连接点,通过劳动技校,把科技教育活动普及到全市各中小学,扩大我市的科技教育的普及面。
(五)加强科学研究与理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各区属学校的青少年科技素质质量和水平。
1、根据学校科技教育发展,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科技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学校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强化科学实验和创新能力教育,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技教育教师队伍。
2、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结合。坚持开展中小学“四个一,六个小”活动(读一本科普读物、听一场科普报告、看一部科普影视、参观一次科普展览;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小种植、小养殖),坚持每年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作品制作比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等系列科技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科技教育水平,为全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继续实施“广州市科技特色学校”等创建活动,推动学校形成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实验室及现代工业、农业科学基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整合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增强科普教育基地功能。充分发挥全市科普基地、各区少年宫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指导辐射作用,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为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服务。
5、创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科学素质,深入社区,开展社区科普交流、教育活动。加强校园内外科学知识的宣传,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科学素质的社会氛围。
6、充分发挥广州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兴企业科技资源作用,强化中小学科技教师培训,提高科技教师科学素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发明获奖者奖励制度,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发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