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 号 │ 工 作 任 务 │ 牵头单位 │ 协办单位 │
├────────┼───────────────────────────────────────┼──────┼────────┤
│ │完善医疗卫生人员统一招考、直接选调、人才引进制度。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到基层服务。│ │ │
│ │2006年7月1日及以后聘用到国家规定的我市艰苦边远区县(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事 │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
│ │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6个月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 │ │ │
│ │2级。完善卫生人员职称评定制度, │ │ │
├────────┼───────────────────────────────────────┼──────┼────────┤
│4.完善城市医院 │落实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年的政策。三级医院要与2-3 │ │ │
│对口支援农村和 │所县级医院、城市二级医院要与1-2所乡镇卫生院和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 │ 市卫生局│ │
│ │期稳定的对口协作支援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城市大医│ │ │
│社区制度。 │ │ │ │
│ │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 │ │
├────────┼───────────────────────────────────────┼──────┼────────┤
│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 │ │ │
│ │ │ │市政府法制办、 │
│5.构建健康和谐 │业环境和条件,建立医疗执业保险,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 │ 市卫生局│市公安局、重庆 │
│的医患关系。 │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加强医患沟通,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第三 │ │保监局 │
│ │方调解”调处机制,治理“医闹”行为,建设“平安医院”。 │ │ │
├────────┴───────────────────────────────────────┴──────┴────────┤
│ 七、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
├────────┬───────────────────────────────────────┬──────┬────────┤
│ │制定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探索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强资源整合,理顺卫生信息 │ │ │
│ │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信息体系。完善以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为主体的 │ │ │
│1.加快医疗卫生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 │ 市卫生局│市经济信息委 │
│信息系统建设。 │乡镇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 │ │
│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事。积极发展面向农村 │ │ │
│ │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学教育。 │ │ │
├────────┼───────────────────────────────────────┼──────┼────────┤
│ │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 │ │ │
│2.建立和完善医 │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将医疗保障网络延伸到具备定点条件的村卫 │ │ │
│疗保障信息系 │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医疗救助信息系 │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 │
│统。 │统建设,促进系统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方便参保(合)人 │ │ │
│ │员就医和管理。 │ │ │
├────────┼───────────────────────────────────────┼──────┼────────┤
│3.加强药品监测 │建立和完善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药品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和完 │ 市食品药品│ │
│信息系统建设。 │善市级、区域性药品检验检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应评估监测信息系统。 │ 监管局 │市经济信息委 │
├────────┴───────────────────────────────────────┴──────┴────────┤
│ 八、保障措施 │
├────────┬───────────────────────────────────────┬──────┬────────┤
│ │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切 │ │ │
│ │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 │ │ │
│ │ │ │各区县(自治县) │
│1.提高认识,加 │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 │ 市医改办│人民政府、市政 │
│强领导。 │形成合力,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切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区县(自治县)人 │ │府有关部门 │
│ │民政府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有效 │ │ │
│ │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 │ │
├────────┼───────────────────────────────────────┼──────┼────────┤
│ │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责任,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 │ │
│ │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 │ │ │
│ │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保险支付。鼓励多 │ │ │
│ │渠道筹集资金,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 │ │ │
│ │ │ │各区县(自治县) │
│2.加大投入,多 │总费用的比重,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 │ 市财政局│人民政府、市政 │
│方筹资。 │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新增政府 │ │府有关部门 │
│ │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探索实行 │ │ │
│ │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助需方等多种形式的政府卫生投入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机制 │ │ │
│ │转变和效率提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监督管 │ │ │
│ │理,切实防止各种违法使用资金的行为。 │ │ │
├────────┼───────────────────────────────────────┼──────┼────────┤
│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从基础和基 │ │ │
│ │层起步,科学谋划、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 │ │ │
│ │ │ │各区县(自治县) │
│3.突出重点,分 │县)政府要抓紧制定操作性文件,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明确实施步骤, │ 市医改办│人民政府、市政 │
│步实施。 │做好配套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鼓励全市各 │ │ │
│ │地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及时总结经验,逐 │ │府有关部门 │
│ │步推开。 │ │ │
├────────┼───────────────────────────────────────┼──────┼────────┤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 │
│4.加强宣传,正 │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周密制订宣传 │ 市医改办│市委宣传部、市 │
│确引导。 │方案,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宣传主要改革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 │ │政府有关部门 │
│ │强群众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