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为手段,促进生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
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支持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联盟以联合体的形式承接国家和北京重大项目。支持组建基于产业联盟的企业集团,提高关键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支持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北京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北京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盟、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CRO)联盟、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首都生物质能产业技术联盟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强化联盟品牌建设,设计并实施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先进技术向生物企业的辐射和转移,推进生物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北京地区国家级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面向生物领域开放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帮助生物企业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建设和完善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能源环保等领域专业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专业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完善北京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动物疫苗和诊断试剂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搭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检测、评价服务平台。
加快生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建立“生物领域科技成果情报系统”,定期筛选市场前景好、对未来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创新产品,形成“北京生物领域重大产品目录”。支持北京生物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帮助北京企业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控制力度。设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补贴专项资金,加快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的推广应用。依据国家规定,将用于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纳入特殊程序加快审批。完善医用材料上市审批制度,促进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加强对产品上市后的跟踪监管。加强生物技术产品生产及上市指导,帮助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加强对生物技术研发服务机构注册政策咨询和专项研究技术指导。加强制定生物质能主要技术、产品的标准,完善生物质能利用的管理机制与服务体系。
实施首都生物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开展北京生物企业专利试点和专利示范专项工作,对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进行资助。支持生物企业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引导生物企业成立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整合优化成员单位知识产权资源,构筑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商用化平台,构建重点技术专利池,支持生物企业开展专利经营工作。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公知公用专利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大生物医药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合理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