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设县级骨干中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各县(市)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职业学校实训条件,重点办好1所办学有特色、就业率高、主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办学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骨干中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
(五)加强德育工作,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师资结构,着力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1.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职业教育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全员育人的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要立足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利用各门课程的德育因素,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突出以诚信、敬业、责任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按照职业行为规范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结合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要求,将文明礼仪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开展以学校礼仪、社会礼仪为重点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加强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以校企合作为机制基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教学模式,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行一年级以文化及专业基础课为主、二年级以专业实训能力为主、三年级以顶岗实习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年在当地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完善管理办法,为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加强专业建设,形成品牌。各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优势专业,在招生宣传、教师配备、资金投入、实验实习条件、就业渠道等方面重点扶持,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形成计算机、数控、机械加工、财会、旅游、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等一批品牌专业,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4.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推行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制度。各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加强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提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依照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严格执行三门峡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逐步形成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竞赛的梯度格局,提高职业学校师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