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布局和重点。按照适生优生、有一定发展基础、群众积极性高的条件,确定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建设重点县,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核桃主要在秦巴山区和渭北发展,以黄龙、宜君、洛南为中心,辐射带动包括商洛市所有县(区)在内的12个重点县;红枣主要在黄河、泾河沿岸发展,以清涧、延川为中心,辐射带动佳县、绥德、吴堡等10个重点县;花椒主要在渭北、宝鸡西部山区发展,以韩城、凤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合阳、宜川等9个重点县;板栗主要在秦巴山区发展,以镇安、西乡为中心,辐射带动柞水、蓝田、城固等15个重点县;柿子主要在渭北发展,以富平、彬县、澄城等为重点县。
按照突出重点、分级推进的原则,省上重点抓核桃产业,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扶持,集中连片推进,尽快形成规模,尽快取得成效。红枣、柿子、花椒和板栗产业以市、县(市、区)为主,省上将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给予奖励性支持。
三、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六)认真做好种苗供应。每个重点县都要建设优质苗木良种繁育基地1-2处、采穗圃1处,确保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苗木供应。充分挖掘国有苗圃潜力,支持专业大户参与良种苗木生产和采穗圃建设,推动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苗木供给市场化和专业化。严格实行“两证一签”制度,加强苗木质量管理,确保苗木合格率达到100%。
(七)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各市、县(市、区)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全面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大对林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力度,力争经过2-3年时间的培训,使每个村有3-5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明白人”。
(八)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鼓励支持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研发中心,在基地县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工作。抓好人才培养,加强基层林业推广机构能力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九)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种苗、栽培、加工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干杂果原产地、环境管理标志和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工作,完善产品质量跟踪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发展的标准化水平。
四、加强产业经营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