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资现代流通网络。鼓励大型农资生产、流通企业以及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社会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有序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入化肥流通领域,参与经营,公平竞争。引导农资流通企业在开展化肥、农药经营的同时,增加农业机械、小型农具、饲料、种子等品种经营,构建技物结合、综合服务的农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发挥“双百市场工程”和“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引导作用,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较强商品集散功能的农产品区域性批发市场、产地批发交易市场,改造乡镇集贸市场。大力推进“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建设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开展国家、省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交易市场和旧货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鼓励、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参与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业务,完善和规范回收拆解处理体系。
二、创新农村流通业发展模式
(三)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鼓励、支持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鼓励各种所有制龙头企业与供销社基层网络对接,合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供销合作社要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与各类龙头企业的联合、合作,加快社有资产的整合与重组,实现规模扩张。扶持发展为农民提供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等服务的行业协会、购销专业合作社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各县(市、区)采取长期培训和短期实训相结合的办法,开设适合当地需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大户和经纪人培训班,对从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
(四)发展农村新型营销业态。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店”为主要模式的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培育和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及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大宗农产品的网上交易、会员制交易、代理交易、拍卖等交易形式。鼓励农村流通连锁网点采用银行卡结算,免收或降低网点刷卡费用,方便消费者使用银行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