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二)任务与职责

  在课程和教学中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最基本的任务分为:

  1.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主要由社会教育基地负责,相关区县教研室配合。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走马观花式简单参观的状况,使社会教育资源的情景能够引发学生参与探索实践、形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对话”性。

  2.教育资源整合与指导工作。主要由市教研室(“课改办”)负责。基本目标是根据“全面覆盖、重点突破;立足基地、有机整合;就近选择、注重体验;提升品质、强化管理”的原则,按“成熟一个、研究一个、试验一个、推出一个”的思路,逐步与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和校本课程相结合。

  3.实施的推进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基本目标是建立对学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管理制度,保障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三)纳入课程要求

  1.落实在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及其实施过程中。分析各社会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结合不同学科课程或教材实际,明确不同学段结合点,分别以适当的形式落实到教材内容中,落实到学习练习或作业设计之中,落实到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之中。

  2.落实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就近选择,注重体验”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从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在建设校本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时,有意识地结合并利用附近的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特色。课程设计时应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侧重于学生乐于参加的体验活动的设计,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达到对“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四)先行试点

  在每个区县选取若干所具有一定办学基础的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主要承担以下任务:

  1.与相关的社会教育基地一起优化“基地课程资源清单”,将基地内的各种可与课程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归纳性梳理。

  2.依据学科基础型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教材内容要求,将学科知识点与社会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相互融合,并提出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纳入指导性的“教学活动指南”中,供师生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时参考。

  3.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定数量的“活动案例”,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应能基本体现本方案的精神。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