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三)促进本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为实践“二期课改”提出的“拓展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引导学校和教师改革课程实施方式,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习情景创设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提高在真实情景中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进行“问题化”、“结构化”的处理与认识能力,全面落实课程培养目标。

  二、目标工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联系一定情景开展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在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方法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一定培养与提高。

  (一)小学阶段

  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附近社会教育资源的分布,对若干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结构和特色有一定了解;具有在教师指导下解释与整理教育基地中相关科技、人文等知识问题的基本技能;在相关知识内容学习中,能联系社会教育基地中的有关活动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对社会教育基地的学习活动和内容具有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对其中有关知识内容敢于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乐于和同伴一起参与在基地中进行的探究实践活动;在教师组织下,能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倾听他人意见,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初中阶段

  使学生了解本市和附近地区主要的社会教育资源,能说出考察过的社会教育基地的资源结构和内容特色;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的练习,具有解决一些科技、人文等知识问题的基础能力;能根据一定的要求联系基地相关知识解释或拓展有关学科的相关学习内容。

  使学生提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能关注社会教育基地的情景变化,乐于提出问题并开展相关的探究实践;能积极参与在社会教育基地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主动听取他人意见,发表个人见解,投入有主题的交流活动。

  (三)高中阶段

  使学生对本市主要社会教育基地的分布、资源结构和项目特色有较清晰的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不同社会教育资源的具体条件进行研究性学习;能主动联系一些基地中的情景与知识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并能简要地解释一些知识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能选择社会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源主动开展学习,并促进自己个性的完善与发展;乐于和同伴一起在生活教育基地中寻找一些问题,并参与相关实践探究活动;能对所参与的社会教育基地中的探究活动进行必要反思,主动提升自己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