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珠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5)联络宣传组做好省级以上领导来我市检查抗灾救灾及境外组织和人员来我市援助抗灾救灾、新闻采访的接待安排工作;开展救灾宣传,向社会通报灾情和救灾信息,加强新闻舆论管理。

  (6)救灾捐赠组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接收、分配救灾捐赠款物并适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接收使用情况。

  (7)巡视督查组赴灾区检查指导救灾工作,督促各项救灾措施落实,查处救灾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及人员。

  7.1.4 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市减灾委建议,由市长决定Ⅰ级响应终止。

  7.2 Ⅱ级响应。

  7.2.1 响应启动条件。

  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以下一种或以上后果的:

  7.2.1.1 受灾人口大于全市总人口的 5%,少于全市总人口的10%。

  7.2.1.2 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大于全市总人口3%,少于全市总人口的5%。

  7.2.1.3 因灾造成全市 5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7.2.1.4 因灾损坏及倒塌房屋500间以上,700间以下。

  7.2.2 启动程序。

  市减灾办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市减灾委主任提出Ⅱ级响应建议,由市减灾委主任决定启动Ⅱ级响应(图4)。

  图4 Ⅱ级响应工作流程图(略)

  7.2.3 响应措施。

  7.2.3.1 人员值班。

  启动Ⅱ级响应后,市减灾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和灾情零报告制度。救灾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

  7.2.3.2 灾情报送及发布。

  市减灾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关注天气趋势和灾情发展状况,随时掌握灾情动态。

  (1)接到灾害信息后,市减灾办(市民政局)迅即报告市减灾委主任、市长,编发灾情信息,报送市委、市政府、省民政厅,并向市减灾委成员单位通报。

  (2)灾情发生4小时内,市民政局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向省民政厅及民政部初步上报灾情。

  (3)从灾害发生开始,受灾区域区级民政职能部门每日9时前上报相关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直到灾情稳定。

  (4)必要时,市减灾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灾情和救灾信息。

  7.2.3.3 开展紧急救助。

  (1)灾情发生24小时内,市领导带领工作组赶赴灾区核查灾情,慰问灾民,了解灾区救灾情况及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2)根据灾区政府申请,市民政局在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储备物资。

  (3)根据受灾地政府报告,结合灾情评估报告,必要时,市民政局商市财政局向上级部门申请紧急救灾资金或物资,及时将救灾资金下拨到灾区,并及时上报救灾工作情况。

  (4)及时落实省、市政府关于紧急援助方面的指示。

  7.2.3.4 灾情评估。

  (1)市减灾办(市民政局)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进行现场灾情和需求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市委、市政府、省民政厅。

  (2)灾情稳定后,市减灾办视情况组织召开灾情评估会,向有关部门通报评估结果。

  7.2.3.5 综合协调。

  市减灾办根据救灾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协调会议,解决抗灾救灾工作有关事宜,及时落实市委市政府、省民政厅有关抗灾救灾工作指示。

  7.2.3.6 开展救灾捐赠。

  (1)市民政局根据救灾工作情况,提请市委、市政府同意,组织开展全市性救灾捐赠活动。

  (2)市民政局商市财政局及时下拨救灾捐赠款物,并对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况进行公告。

  7.2.4 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减灾办提出建议,由市减灾委主任决定Ⅱ级响应终止。

  7.3 Ⅲ级响应。

  7.3.1 响应启动条件。

  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以下一种或以上后果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