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一)打造优势承接载体。加速建设现代专业特色园区,强化基础配套和要素配置,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分工明确、产业特色鲜明、管理手段现代的特色化园区,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着力建好重点园区,努力将创新、盛马、美丰、沱牌、微电子和大英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百亿园区,鼓励关联企业、配套项目聚集,加快形成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成为对外开放合作、产业转移和现代产业高地建设的标杆。
(二)找准产业承接重点。围绕着力完善遂宁主导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生产终端产品,通过引进龙头项目和核心配套项目,提升已有的纺织食品、机械配套、精细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快引进电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现代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绿色发展。
(三)坚持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强力推进党政“一把手”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专业园区招商、以商招商、部门联动招商、中介组织招商、产业顾问招商。积极培育专业中介招商机构,发挥商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内外投资贸易中介组织、华侨华人社团、遂宁籍海外成功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招商的新格局。
(四)努力拓展承接领域。积极参与区域合作,谋求共赢发展,主动融入成渝接受辐射,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间的合作,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有效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际国内大型企业、财团、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从国内到国外的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平台。
(五)创优投资环境。在全面执行国家已有的各项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基础上,根据遂宁市情研究出台推进利用外资、对外经济贸易、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等方面的政策,不断适应加快对外开放新的形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发达经验,制定积极的财政扶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政策,重点在规费减免、品牌建设、自主创新、服务外包等领域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对承接鼓励类产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扶持。加快建设遂宁海关步伐,积极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四川省电子公共技术实验检测中心、遂宁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IT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继续深入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诚信遂宁、优质服务”四大环境创优工程,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市场、政策、法制和生活环境。强力推行部门服务企业“现场办公、限时办结、解决或回应问题不过夜”三项制度,提高服务效能。畅通服务企业“绿色大通道”,提高政务服务中心效能和质量,完善“并联审批”,坚持项目秘书制和全程代办制,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和部门联动服务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无缝隙服务。巩固“中国金融环境生态市”创建成果,不断拓展与四川证监局、深交所的合作领域,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三方合作,打造高效诚信安全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