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建设补助等住房保障资金;
(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资金;
(五)社会募集和捐赠的社会保障性资金;
(六)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
第六条 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
(二)社会保障资金征收情况;
(三)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四)社会保障资金义务缴纳人缴纳社会保障资金情况;
(五)其他与社会保障资金有关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情况。
第七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执行有关社会保障资金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审计意见、建议。
第八条 审计机关对与社会保障资金有关的事项,可以采用专项审计或者审计调查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审计机关可以对在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中有关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第十条 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根据需要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可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参加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所需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管理社会保障资金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受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三章 监督程序和措施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每年对社会保障资金实施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应当进行审计公告。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后,应当对审计事项出具审计报告或者作出审计决定。
审计机关应当在出具审计报告或者作出审计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审计报告或者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