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业布局
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到2012年初步形成以市经济开发区为主,海陵、高港、姜堰三个电子信息产业园为辅的电子信息产业格局:
泰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重点发展便携式电脑及其配套产品的同时,发展手机、平板电视、数码相机、音视频播放器等高端信息产品,使之成为全国重要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海陵电子信息产业园,以海陵软件园为依托,在发展呼叫中心等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电子信息配套企业和软件研发、服务企业集聚,推动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
高港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围绕半导体封装、新型元器件着力构筑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加强集成电路技术对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促进汽车电子等行业发展;
姜堰电子信息产业园,充分利用现有晶圆、仪器仪表产业基础,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五、政策措施
(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用足用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如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软件企业所得税和软件企业从业人员个人所得税市级地方留成部分,用于支持软件企业发展。增加市信息化发展资金,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特别是对“一地三园”及重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设用地予以倾斜。加强产业基地、软件园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环境。
(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深化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作用,为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外汇资金需求,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支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投入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鼓励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上市发行股票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推动具有一定产业关联的电子信息企业的资产重组,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国家和省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鼓励、支持软件业与制造业产业合作联盟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合作,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鼓励电子信息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配套,融入信息技术高端产业链。积极推动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系统集成资质、“双软”及信息工程监理资质等资质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