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登记工作,努力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化。在图书、音像、出版、影视、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等行业建立和完善版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重点加强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等技术信息,以及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标底及标书内容等经营信息的保密工作。对科技人员流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
15.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中的导向作用,制定我市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制度。对政府投资或支持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技术改造等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审查,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对涉及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利益并具有重要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改制、合资以及技术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避免知识产权流失和危害经济安全。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6.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充分运用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涵盖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的基础信息库,形成覆盖广泛、信息共享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全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关专利信息数据库,进行信息查询和分析,在研发、出口、诉讼、技术引进等过程中进行深层次利用。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交易机制的形成。
17.提高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从业人员的执业培训,尽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通晓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熟悉相关国际规则的高水平代理人或律师,充分发挥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的作用,培养一批专业代理律师。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从事信息服务、战略研究、资产评估和许可转让业务等,提升中介服务能力。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规范中介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坚决遏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六)加快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使用。
18.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完善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计划,大力推动知识产权知识普及和文化建设,精心举办梅兰芳艺术节、溱潼会船节、靖江美食节、泰兴银杏节、兴化板桥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五年普法、科普宣传计划,广泛开展普及型教育。加强舆论宣传,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文化的规模和质态,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