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09-2030年)的通知

  --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中介服务中心。以金融后台服务为特色,聚集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支付系统、后勤保障等各类后台服务机构,同时积极发展征信、评估、担保、经纪、会计、律师、财富管理、投资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形成集研发与应用于一体、软件信息与金融资源整合利用、业务覆盖东北亚地区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中介服务中心。
  到2015年,金融总部经济有较快发展,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经营规范、充满活力的金融机构体系初步形成;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和直接融资切实得到改善,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业务种类齐全、运行有序、开放度较高、协调发展的资金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等初具规模;金融功能区加快建设,金融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明显改善,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的金融生态环境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60家,金融资产总量达到1.5万亿元,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万亿元;上市公司增至70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过700亿元,年证券交易量突破1.1万亿元;期货交易品种增加到16个,年交易量达到17亿手、交易额达到70万亿元;年保费收入达到260亿元。主要金融指标年递增15%,在东北地区的占比超过22%,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7%。
  到2020年,门类齐全、经营稳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业务创新、功能完备、运行有序、充分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独具特色、机构聚集、具有区域辐射力的金融功能区初具规模;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人才环境全面优化;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地位稳固确立,在东北亚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机构达到300家,金融资产总量突破3万亿元,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6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万亿元;上市公司增至100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突破1000亿元,年证券交易量达到2万亿元;期货品种增加到22个,年交易量达到34亿手、交易额达到140万亿元;年保费收入达到520亿元。主要金融指标年递增15%,在东北地区的占比达到25%,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
  到2030年,具有行业主导力、区域辐射力、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和功能发达、交易活跃、运行规范、多层次、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服务为两翼,金融后台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为依托,金融生态环境和人才建设为保障的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400家以上,金融资产总量达到12万亿元,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万亿元;上市公司超过150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过1500亿元,年证券交易量达到8万亿元;期货交易品种增加到35个,年交易量达到136亿手、交易额达到560万亿元;年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主要金融指标年递增15%,在东北地区的占比达到30%,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
  四、空间布局
  (一)大连域内布局
  1.重点功能区布局
  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和现有基础条件,在主城区规划建设重点金融功能区,构建两大核心功能区、两大后台服务基地、一个离岸金融中心的“二二一”格局,形成核心功能区机构聚集、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完备、离岸金融独具特色的重点功能区布局。
  拓展人民路金融商务区。人民路两翼从中山广场到港湾广场地段,已集中了众多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是历史形成的金融机构聚集区,也是大连金融发展的核心区域。要继续保持人民路金融商务区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产品、强化服务功能、提升竞争能力,重点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借助东港区改造的契机,规划拓展金融功能区,延伸金融机构聚集空间,重点发展航运金融和总部金融,完善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货币保管、兑换、结算、担保等金融服务功能,形成与航运中心、物流中心配套的金融服务产业群。重点引进内外资银行、基金公司、国际财团总部、跨国公司资金结算中心、财务中心等,不断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