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执法长效机制建设的通知


  要明确监察、建设、规划、公安、法院、检察、审计、发改、水利、林业、农业、电力、工商、税务、房管、金融、经贸、财政、统计等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根据国办发[2007]71号文件规定,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改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电力部门和市政公用企业不得通电、通水、通气;房管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金融部门不得发放贷款;工商部门不得办理企业注册登记,不得给予年检;建设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城市、镇规划区内违反《城乡规划法》建设的由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查处,国土部门要积极配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依法对草地、林地、河道和流域等规划内采沙、采矿、取土、开垦和其他活动的监督检查。经委、经贸局负责制止和清理非法设立和证件不全的储售煤场问题。审计、财政、统计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强监督。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要与国土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依法打击土地违法行为。以上共同责任单位对辖区内出现土地管理混乱,对土地执法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作为,该移送的不移送,该受理不受理,该强制执行的不执行,该强行制止的不制止,该问责的不问责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依法保护耕地,禁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制止非法占用土地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国土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是土地执法共同责任的主要责任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具体承办人是直接责任人。乡、村两级主要领导既是主要责任人,又是直接责任人。

  三、加强联合执法。市、县两级要由国土、监察、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国土执法联动应急查案的办法》。要成立国土执法联动应急查案办公室,要对有关部门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及问责办法。应急查案的关键是要认真执行《山西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把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初始状态。国土部门制止无效的,要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强行制止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强行制止,公安部门要主动协助配合国土部门和人民法院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监察部门要对人民法院和公安等部门受理国土部门提出强行制止和强制执行申请的执行情况和移送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

  以上制度建设情况将列入查处违法用地专项行动督察和验收的主要内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土地执法长效机制的建设。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