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健全科技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培训办公室、各部门要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方案、计划应包括培训要达到的目标,培训人员的数量,培训的内容以及如何发挥好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各类学术团体的作用和抓好培训工作的方法与措施等等。特别是各旗县区、各部门要根据《方案》的要求,安排制定好各自的科技培训方案,同时要将科技培训与农村牧区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扶贫工程”、“农技协建设”相结合,与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技传播员的“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相结合;要与科技示范园区、科普示范乡、村、户以及科普示范基地相结合,并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开展电视专题讲座、散发宣传资料、组织致富能手做经验介绍等方式,使农牧民对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做到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建立一片基地、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3、进一步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教材的编印工作。要充分发挥各专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他们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尤其是要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理论水平高、业务水平精、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农牧民交流、沟通的科技人员为师资; 市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100名农、林、牧、水、农机、气象、劳动、就业、环保等部门的专家,加强市直和各旗县区科技培训师资的力量,择优选用,保证全市科技培训整体质量;各旗县区也要建立百名以上的培训师资队伍,做好乡镇苏木及村社广大农牧民的普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农牧业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和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教材编印,教材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实践性强。要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远程教育以及利用科技文化站、畜牧兽医站、科技培训中心,职业学校等场所,并不断完善其手段,使农牧民的科技教育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4、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要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抓好“科普西部行”、“科普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科普进社区”活动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公众的科技意识。
5、加大对《科普法》、《科技进步条例》、《科普条例》、《
专利法》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实施力度,加大对科技培训的投入。要继续坚持多渠道筹措、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好培训专项经费。市及旗县区都要按照有关规定由地方财政列支相应足额的培训经费,并保证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