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内容:以规模化种植养殖、饲草料加工、制种、果树栽培及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牧业信息化、乡村特色旅游接待等为主要创业项目,以经营管理、法律知识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
培训途径: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师傅带徒弟、请进来走出去、顶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后援技术支持,将其培养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种养殖大户和农牧民企业家,承担单位以农牧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县乡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农牧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训资源。
4、生活常识、生态保护与建设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的农牧户,生态移民,经济林、苗木种植户以及水利、气象、村镇规划、卫生防疫、计生服务人员等。
培训内容:以草地保护、草场围栏、划区轮作、草地改良、人工种草、草原鼠虫害及毒杂草防治技术和节水抗旱、水土保持、林木育种、林草种植、农田防护林、经济林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人工增雨、村镇规划、计生服务、医疗卫生常用知识和发展后续产业技能等为主要培训内容。
培训途径:主要依托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开展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技术、技能。另外,要特别加强农村健康知识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
四、培训方法
各级培训部门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范围内按时效、分层次、分阶段、抓重点、树典型、重示范、求创新,采取集中讲授,以会代训,进村入户,田间地头,现场观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一个提高”、“二个重点”、“三个结合”。“一个提高”即科技培训工作要以提高广大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心;“二个重点”即重点开展现场观摩培训和农牧业订单生产培训,就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市场需要,本着农牧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宗旨,进一步加强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叫做“农牧民点菜、专家掌勺、企业参与”。“三个结合”即科技培训要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把科技培训的内容贯穿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各个环节;要紧紧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产技能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科技培训要紧紧围绕全市的农牧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为建设生态型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