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狠抓关键,大力推广适用配套技术
1.科学选用秋种品种。继续扩大半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全市半冬性小麦品种比例增加5个百分点。北部县、市半冬性品种比例要超过90%,中部地区超过75%,南部地区超过60%。做好蔬菜、油菜等秋种作物的用种指导和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2.抓好秋种技术配套。重点落实五项技术措施:一是机械深耕。大力推广2-3年旋耕、1年深耕技术,认真做好旋耕机具配套,着力解决耕层过浅和旋耕不实问题,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并旋后耙实。旋耕播种田块要普及镇压技术,提高抗灾能力。二是配方施肥。全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比例要达到80%以上,核心示范区要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三是药剂拌种。全市小麦药剂拌种率要达到80%以上,核心示范区提倡使用包衣种子,领导联系田要全部使用包衣种子。四是适期播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播期,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0月18日前播种结束,一般春性品种在霜降前播种结束。五是适量播种。适期播种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每亩用种量控制在8公斤左右,春性品种控制在10公斤左右。大力普及机械播种技术,最大程度减少撒播面积。
3.做好抗灾秋种准备。要立足防汛抗旱两手抓,制定抗灾秋种预案,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适期秋种。沿淮、沿河低洼地和稻茬麦田要推广深沟高畦技术,做到“三沟”配套。晚茬小麦遇阴雨天气造成播种受阻时,可推广浸种催芽、免耕点播等应急技术,力争晚中求早。
四、精心组织,提高小麦良繁基地建设水平
重点巩固20万亩小麦良种繁殖田,努力提高小麦良繁田建设标准,配套必要的良种生产和加工设备。进一步完善小麦“三圃田”建设。建立稳定的小麦良种穗行、穗系、原种“三圃田”,做到“三圃”配套,比例协调,以满足本地良种繁殖田用种需要。组织开展小麦新品种尤其是优质专用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示范工作,巩固市农科所小麦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抓好各县、市、区小麦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为全市小麦良种繁育和生产用种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
五、创新方式,强化各项基础服务
1.认真落实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今年秋种,我市秋种小麦良补实行全覆盖,统一供种任务较重。各地农业、财政等部门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到户、面积落实到户、技术服务到户、补贴兑现到户、订单签订到户。要加强对补贴种子质量的监管,按照要求进行种子质量抽检、封样、种植鉴定圃。农业部门和供种企业要在项目区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做好良种良法的配套,确保项目区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