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和担保审批手续,应向盟财政局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和资料,主要包括:
(一)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论证报告;
(三)拟开办经营实体的章程;
(四)出租、出借、投资、入股、合资、合作、联营的合同、意向书或草签的协议;
(五)资产价值证明;
(六)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书;
(七)涉及房屋建筑物的,需提供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以及拟出租、出借的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资料;
(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九)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二十八条 盟财政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事项,事业单位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事项从严审批。
第二十九条 对行政事业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由盟财政局调剂使用或处置。国家、自治区和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盟财政局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在"非税收入专户"中分帐核算,对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的取得、使用和结余情况进行专门反映。
第三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和担保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
行政单位对外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缴入盟财政专户或国库,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国家、自治区和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未经盟财政局批准,事业单位擅自对外投资或担保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注册、变更、年检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办理有关贷款手续。
第五章 资产处置及处置收入管理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无偿调出、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一)无偿调出,是指单位之间在不变更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无偿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
(二)出售(出让、转让),是指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变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一种资产处置形式,出售、出让、转让是指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资产的产权变更行为;
(三)置换,是指以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变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的资产处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