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景展望。水产品产量增速趋缓,水产品质量快速提升。以池塘养殖为主体的水产养殖业,大幅增产潜力不大,今后将主要靠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的更新来提高效益。
环保意识增强,绿色水产品需求量大。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营养型、健康型水产品需求量大,健康养殖将成为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养殖理念变革更新,水产业效益提升。随着绿色产品认证、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促使水产生产者更新养殖理念,创新养殖方式,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从而大大提升水产养殖业整体素质,有力促进水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市场需求旺盛,水产业前景广阔。随着水产品加工工艺的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因名特优新水产苗种、饲料、病害等因素的制约,其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
三、养殖水域滩涂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
渔业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鼓励发展水产养殖的方针政策,以加强养殖业有效管理和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为宗旨,根据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综合考虑水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和养殖水域滩涂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开发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加快构建养殖水域滩涂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养殖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养殖水域滩涂利用效率,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产养殖业发展,突出常规水产品养殖主线,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扩大水产精深加工份额,壮大水产休闲观光产业,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有效保护水产特色资源。
(三)发展目标。在现有放养水域滩涂的基础上,到2020年新增26667公顷水产养殖面积,新建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15000平方米,发展水产网箱养殖500万平方米;水产品养殖产量年均增长5 %左右,到202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3万吨;水产养殖产值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20年全市水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通过东洞庭湖珍稀物种及鱼类繁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及其它各项保护措施的运行,使洞庭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场和栖息地得到抢救性保护,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四、养殖水域滩涂区域布局规划
(一)功能区划分。根据我市地貌特点、水域类型、渔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水平,按照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和基本保持行政区划完整的布局原则,结合发展规划和目标,将全市水域滩涂养殖的区域功能划分为滨湖商品鱼基地养殖区、水库山塘综合养殖区、自然资源增殖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