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清学调查
在完成现场调查后,对所有6周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采集5ml静脉血,对不足6周岁的儿童采集2~3ml静脉血,同时填写标本登记表(附件5)。采血完成后将条形识别码的现场联分别粘贴于调查问卷、采血管和标本登记表上。采血器材统一由市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将采集的所有血标本送本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清分离,并将分离后的血清分成3管(A、B、C管)。5ml静脉血分离到2.5ml血清,分装到3管的血清量分别为A管血清量为0.5ml;B管血清量为1ml;C管血清量为1ml。2~3ml静脉血分离到大约1~1.5ml血清,分装到3管的血清量分别为A管血清量为0.3ml;B管血清量为0.4~0.6ml;C管血清量为0.3~0.6ml。
上述3管血清的采血管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编号,分别将条形码实验室4联单中的3联粘贴于A、B、C三个血清管上(1联备用),在4~8℃条件下分别冷藏保存。
全部现场调查和血清采集工作结束后,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全部血清管按A、B、C管进行分类,并立即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收齐每批6个区县的血清管并核对无误后,将A及B管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清抗体检测,C管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份。
三、数据的收集
本次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下发录入程序。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收齐调查表后,严格按照双录入的要求完成结果录入。数据经核对校验无误后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质量控制
(一)市卫生局组织成立血清学调查流行病学和实验室专家组,负责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二)被调查单位质量控制。各个被调查的县/区、乡镇/街道分别在调查前由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机抽取,抽取后的调查单位不得随意更改。
(三)调查人员质量控制。采血人员必须为有静脉采血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在调查开始之前,对调查人员、血标本采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后方可参加调查工作。
(四)现场调查质量控制。现场调查时要及时检查问卷,当日结束后由另外一个调查员负责审核并签字确认。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指定专人作为现场质量控制员,负责审核本区县调查问卷的质量。保证调查表中应填写项目没有遗漏和逻辑错误,有错误要及时更正,有遗漏要于第二日补填。在现场结束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负责人将在每个区县的调查表中随机抽查10份调查问卷,要求调查表完整率、正确率不低于95%、调查表收集率不低于95%、符合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