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第三章 产业发展


  明确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布局,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效益提高、环境改善。

第一节 主导产业


  (一)生物加工产业。
  生物医药。加快天麻、杜仲、黄姜、绞股蓝、葛根、丹参、黄芩、五味子等优势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加强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先进技术,改良品种,扩大规模,满足生产需要,保护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保护野生中药材的原生状态。研究陕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发掘中药材品种最适宜的生长区,提高中药生产的原材料质量。加强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和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加快中药现代剂型、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生物制药,建成现代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生态农业。加强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茶叶、核桃、板栗、魔芋、食用菌、生猪、蚕桑等规模化种植、养殖,开发富硒水、果酒和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化水平。建设无公害果、蔬、畜种养基地,推进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产业共生体系。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发挥农业的生态涵养作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实施生态农业工程。
  (二)生态旅游产业。
  以山水为基础、文化为灵魂、项目为支撑,突出“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和“两汉三国文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标志性精品景区建设,开发省际旅游线路、区域旅游精品环线及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旅游服务体系,打造旅游名城、名镇,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惠民特色旅游,建设集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陕南旅游产业体系。

专栏4: 陕南旅游产业体系

1.标志性精品景区。重点建设大南宫山景区、金丝峡生态旅游区、长青-华阳旅游区、木王-牛背梁生态旅游区、黎坪生态旅游区、安康-紫阳-石泉连通汉江水大瀛湖旅游区、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五年内标志性景区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中远期300万人次。

2.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景区。包括汉中三国文化、万亩桔园、午子山、张良庙-紫柏山、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青木川古镇、佛坪、红色旅游等;安康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石泉中坝大峡谷、太极城和蜀河古镇等;商洛丹江漂流、天竺山森林公园、金钱河漂流、凤凰古镇等。

3.省际旅游线路。西安-宁陕-佛坪-洋县-汉中-勉县-宁强-四川广元;汉中-南郑-四川巴中;汉中-城固-西乡-镇巴-四川达州;西安-柞水-镇安-安康-岚皋-平利-镇坪-重庆小三峡;安康-旬阳-白河-湖北武当山;安康-平利-湖北神农架;西安-蓝田-商州-丹凤-商南-河南南阳;西安-蓝田-山阳-十堰-武当山等。

4.区域旅游精品环线。西安-宁陕-镇安-山阳-商南-西安;西安-汉中-城固-西乡-石泉-安康-西安;西安-柞水-商州-西安;安康-岚皋-镇坪-平利-安康;西安-华山-洛南-商州-西安等。

5.惠民富民特色旅游。结合地方民俗文化演艺和特色物产生产活动,依托特色民俗村落,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参与功能,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村。开发特色工艺品、纪念品和特色餐饮,延长产业链,打旅游品牌,做综合效益文章。


  (三)新型材料产业。
  依托丰富和优质的矿产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发展新型材料加工产业。重点开展有色矿藏采选、冶炼新技术开发,新型复合材料研制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有色产业链;加强铁矿开发,实施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构建钢铁产业链;发展氟化工、钾长石、新型干法水泥、石材加工和综合利用建材产品生产,构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进镇巴油气田勘探开发,开展石油、天然气开采、炼制及油气化工项目前期工作。
  装备、物流产业
  在打造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装备、物流两大优势产业。
  与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相呼应,利用现有基础,重点发展中型运输机、支线客机、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生产,实施大型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建设,开展复杂数控刀具、中低压输变电设备技术改造,建设安康、商洛专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线,走精、专、特、新的路子,进一步做强陕南装备制造业。
  依托陕南区位和交通枢纽条件,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基地建设,提升物流集散、分拣包装、电子商务等功能。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建材等产品输出,建设汉中褒河、安康五里、商洛商丹区域性物流配送基地;围绕粮食、烟酒、茶叶、肉制品、果制品加工,建立绿色产品物流体系;依托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立中药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城乡商业网点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大型流通骨干企业,发展以连锁经营形式建立的中小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建设物流园区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第二节 产业链条


  根据陕南生物、矿产、旅游资源特点,发挥现有基础、功能区划、发展潜力等优势,重点围绕有色、钢铁、装备、能源、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油气化工、绿色食品、蚕桑丝绸、旅游等优势产业,通过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条延伸,构建产业体系,打造十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

专栏5: 陕南循环经济十大产业链

  1. 有色产业链。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材料采选、冶炼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复合材料开发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

  2. 钢铁产业链。重点加强商洛大西沟、汉中勉略宁、安康南部钛磁铁矿多金属带等铁矿石开发,打造钢铁生产基地,开展废气、废渣利用等。

  3. 装备产业链。发展中型运输机、支线飞机生产及零部件、机载设备制造,建设数控、精密机床制造基地,扩大微型汽车、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

  4. 能源产业链。加快汉丹江、嘉陵江水电梯级开发;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煤电循环产业链;谋划核电清洁能源产业。

  5. 生物制药产业链。重点发展黄姜、杜仲、丹参、天麻、葛根、绞股蓝等中药材的提取、饮片、保健品和生物制药生产。

  6. 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建设氟化工、钾长石、硫酸、重金石、毒重石、石墨、白云石、新型干法水泥产业链;发展石材加工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建材产品生产等。

  7. 油气化工产业链。加快推进镇巴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开采、炼制及油气化工项目,形成油气化工产业链。

  8. 绿色食品产业链。重点发展粮、酒、烟草、核桃、板栗加工;发展菜油、核桃油、米糠炼油和富硒矿泉水、功能饮料;建设茶叶、油茶基地;发展生猪生产及肉类产品加工;发展魔芋、菌类产品深加工等。

  9. 蚕桑丝绸产业链。发展缫丝、丝绸、制衣工业,构建蚕桑养殖、缫丝、印染、绢纺、制衣生产体系,建成西北最大的丝绸产业基地。

  10. 旅游产业链。突出“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和“两汉三国文化”,加强标志性精品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集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陕南旅游产业体系。

  到2020年十大产业链累计总投资约6000亿元,年实现增加值约3500亿元。

第三节 空间布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