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快骨干公路建设。2009年,建成芙蓉大道一期、红易大道等城际干道,长株、衡炎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洞株、板霞、天易、九华、坪塘、芙蓉大道二期、益宁等城际干道,以及炎陵分路口至炎陵县城、京港澳高速长沙连接线、长沙绕城高速东北段和东南段、通城界至平江、浏阳至醴陵、醴陵至茶陵、炎陵至汝城、茶陵至界化垄、临湘至岳阳、大围山至浏阳、新化至溆浦等高速公路;启动麓东、金洲至星沙、韶山至江背、株潭快速南环、星沙至渌口等城际干道前期工作。
8.加快港口站场建设。加强以湘江为重点的“四水”航道综合治理,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长株潭组合港、岳阳港,打通对接泛长三角的江海联运通道。加快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优先建设公交枢纽工程,促进各种交通设施的衔接,构建一体化的交通换乘系统。
(三)抓住产业调整与振兴的契机,加快推进“两型”产业发展。以实施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园区、发展大集群,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新能源、环保产业为突破,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两型”产业体系。
9.打造产业发展龙头。全面对接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抓紧组织实施我省“9+3”产业振兴规划,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两型”化、高新化发展,迅速提高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支撑力和带动力。一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与央企的对接、加快省内外的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二是支持产业加速壮大。重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轨道交通、输变电成套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带动联动效应巨大的汽车产业,具有资源优势的有色金属和食品加工产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独具魅力的旅游产业,适应新型城市化需要的房地产业等。到2010年,城市群力争形成装备制造、轻工2个过3000亿元的龙头产业,一批过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群。三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引导企业向优势地区转移集聚。装备制造方面,打造长沙工程机械之都、株洲湘潭轨道交通和风电设备基地、长株潭衡汽车和航空设备制造基地、衡阳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基地、湘潭宽厚板和娄底薄板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方面,打造长株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方面,建设岳阳精细化工基地;轻工纺织方面,打造以长沙、常德为重点的烟草制造基地,以株洲为重点的服装产业基地,洞庭湖区食品加工和棉麻生产基地;文化产业方面,建成长株潭全国文化产业基地和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物流方面,以长株潭为全省物流核心区域,构建以岳阳为中心的湘北、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以娄底为中心的湘中、以常德为中心的湘西北等物流区域;旅游方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