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爱、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1.在现代教育导报(淄博专刊)上开设宣传专题专栏,跟踪报道活动情况,深入采访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和艺术传承情况,提高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认识。
2.全市各中小学精心构筑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建设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专题栏目,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现代喷绘等形式,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意义、目的和方法,激发师生爱、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营造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氛围。
(二)深入推广,创新机制阶段 (2010 年8月至2011年12月)
各中小学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以及本地文化艺术特色、节庆活动安排,开展活动,真正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要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抓好教职工自身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编写一本少儿宣传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学生;组织开展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各中小学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同时,要根据学校实际不定期的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展示活动,提交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三)有效提高,巩固成果阶段 (2012年1月至12月)
举行全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成果展示,举办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成果展,评选和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在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参加兴趣活动小组,为未成年人搭建一个交流乡土文化、切磋优秀传统技艺的平台。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是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长期活动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各区县、高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出台措施,制定相应活动方案。各中小学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列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各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要多样,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要紧密结合,要注重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