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核 要 素
| 标准分
| 标 准 内 容
| 考核要点与评分办法
| 考核方法与关注点
|
9事故与应急(100)
|
9.1事故报告
| 15
| 1.企业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外,应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本项6分。
未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和未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内部报告程序和外部报告程序),一项内容不符合扣2分。
| 查事故报告制度、事故记录台帐等。
|
2.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本项5分。
① 查事故报告制度,未做出规定,扣5分
② 查事故台帐或记录,未按规定进行报告,扣2分。
未发生事故按缺项处理。
| 查制度,查记录。
重点关注报告的时间、及报告的部门。
|
3.企业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报。
| 本项4分。
① 查事故报告制度,未做出规定,扣4分。
② 查事故档案或记录,未按规定及时补报扣2分。
未发生事故时按缺项处理。
| 查制度,查记录。
|
9.2
抢险与救护
| 20
| 1.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企业负责人直接指挥,积极组织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消防、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
| 本项10分。
查事故处理报告及相关事故处理记录,每项不符合扣2分。
未发生事故时按缺项处理。
| 查相关资料。
|
2. 企业发生有害物大量外泄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设警戒线。
| 本项5分。
查事故处理报告及相关事故处理记录,未按规定设警戒线扣5分。
未发生事故时按缺项处理。
| 查现场。
|
3.企业抢救人员应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器具,对伤亡人员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 本项5分。
查事故处理报告及相关事故处理记录,未按规定执行扣5分。
未发生事故时按缺项处理。
| 查现场、查记录。
|
9.3事故调查和处理
| 20
| 1.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 本项5分。
查事故处理报告及相关事故处理记录,询问事故调查过程,每项不符合扣5分。
未发生事故时按缺项处理。
| 查相关资料。
|
2.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企业负责组织调查的,企业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组织调查,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 本项5分。
查委托书和调查报告,每项不符合扣5分。未发生事故时按缺项处理。
| 查相关资料。
|
3. 企业应落实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整改和预防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
2)培训教育措施;
3)管理措施。
| 本项5分。
查整改报告,每项不符合扣2分。扣完为止。未发生事故时按缺项处理。
| 查资料,查现场。
|
4.企业应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
| 本项5分。
无档案和管理台帐,或内容不符合要求,每项不符合扣2分。
| 查档案和台帐。
|
9.4
应急指挥与救援系统
| 10
| 1.企业应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即厂级、车间级管理。
| 本项4分。
① 未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扣4分;
② 未实行分级管理,扣2分。
| 查文件资料。
|
2.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 本项3分。
未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扣3分。
| 查文件,查现场。
厂级应建立应急处置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车间应建立应急小组。
|
3.企业应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的职责。
| 本项3分。
查相关文件,每项不符合扣1分。
| 查相关文件。
|
9.5
应急救援器材
| 15
| 1.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
| 本项5分。
①未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扣5分;
②现场查看应急救援器材完好性,一处保存不完好,扣2分。
| 查现场。
包括:抢险抢修器材;个体防护用品;通讯联络器材;照明,交通运输工具。
|
2.企业应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
| 本项5分。
每项不符合扣1分。
| 查现场,询问相关人员。
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人员要熟悉掌握。
|
3.企业应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 本项5分。
每项不符合扣1分。
| 查现场、查记录。
氯碱生产单位关注点见附件2“9.5.3”。
|
*9.6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 20
| 1.企业宜按照AQ/T 9002,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本项5分。
未制定预案扣5分;内容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
| 查应急救援预案。
氯碱生产单位关注点见附件2“9.6.1”
合成氨生产单位关注点见附件2“9.6.1”
|
2.企业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
| 本项10分。
查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每项不符合扣3分。
未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扣20分。
| 查相关记录。
每年至少一次厂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一次车间级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
3.企业应定期评审应急救援预案,尤其在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
| 本项3分。
查相关规定和评审记录,未规定定期评审的要求和未进行定期评审扣3分。
| 查相关规定和记录。
|
4.企业应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 本项2分。
查备案回执和相关通报文件,每项不符合扣2分。
| 查备案回执和相关资料。
有关部门通常指公安(消防、治安)、环保、交通、卫生、质监;协作单位通常指医疗救护、相邻单位、社区、同类企业的应急队伍。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燃烧、爆炸、中毒、污染等)到相关部门备案或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