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素质,加强培训。种畜禽场的规范管理,是在畜牧主管部门监督执法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的认识,使其规范经营、行业自律。各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等形式,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技术水平,确保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质量。省局于今年8月在莱阳市举办了全省种畜禽管理培训班,对各市畜牧科长或畜牧站长、重点种畜禽场进行了培训。各市县区也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认真组织学习《
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局有关规章制度,加强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者的学法、懂法、依法经营意识,保护了养殖场(户)的合法利益,为依法治牧、依法管理种畜禽打下基础。
(四)扎实开展,确保实效。各地根据全省种畜禽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专项检查工作部署,实行统一检查原则、统一判定标准、统一检查文件,做到有章可循。8月上旬,在企业自查和县市区检查的基础上,各市专项执法检查小组,重点对全省368个生猪、蛋鸡等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其中,选址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达到86%(42%的一级场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及法律法规认知较好的达到79%;规章制度健全的达到82%;引种证明、育种制种、养殖、卫生防疫档案齐全并装订成册,由专人负责,设立档案橱柜的达到70%(40%一级场建立电子档案);销售记录完善,并附具“三证”的达到83%;未超范围生产经营的达到82%;有新品种培育、审定的达到81%。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种畜禽管理逐步规范,制度趋于完善。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局制定的选育、系谱档案模式推进种畜禽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各类适应本地区管理的制度日趋完善。泰安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种畜禽质量监管”责任制,印发了责任书,明确了监管人员职责。推行“三项卡片”(档案卡、系谱卡、育种记录卡)和“养殖档案的九项记录”制度;在种畜禽保健上,设立免疫程序、监测制度;在经营管理上,制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种畜禽出场附具“三证”等。青岛市根据省局的要求,制定了种畜禽场的8项制度及规程、9项记录和档案。这些制度、规程的设立,确保了种畜禽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规范操做,使种畜禽场高效、高质量运转,对出售的种畜禽做到有据可查,带动了全省畜禽养殖水平整体提高,保障了广大养殖业户的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