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和加强医疗救治
各级卫生部门要根据疫情流行趋势,在完善定点医院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扩大、增加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的数量,指定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收治要求的医院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必要时可征用宾馆、学校等场所收治病人。要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形成中西医治疗、社区和医院治疗、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治疗等一体化方案。继续开展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早期识别甲型H1N1流感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大规模救治患者特别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准备。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收治”原则,结合疫情发展特点和医疗资源情况,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实行分级分类医疗救治,重症病例优先收治在定点三级医院;轻症病例可居家隔离治疗,基层医疗机构上门服务,并做好随访登记。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制度,避免医院成为感染场所。要注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控制疾病方面的作用,市、区县两级专家组要增加补充中医药专家,确保医疗救治需要。
四、做好流感防治药物的储备
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详细掌握可调动的医疗资源的数量,并保证储备物品的完好和有效。要科学测算现有医疗资源和流感大流行期间所需医疗资源之间的差距,做好应急物品的储备工作。加强预防和治疗用中药储备,建立跨区域调用机制。
五、积极稳妥开展疫苗接种
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免费原则,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适时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苗应急接种。一线医疗卫生人员,交通等岗位公共服务人员,集中执行维稳任务的公安干警,学生和教师,以及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慢性病患者等优先接种。各区县政府负责确定本辖区具体接种人群类型和顺序,制订接种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精心组织接种工作。卫生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员培训、接种点设置、疫苗冷链管理、接种实施管理等工作,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保证每个接种点有一名以上有经验的医师指导配合。要加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尽快建立完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疫苗不良反应事件处理机制和接种工作紧急停止机制,明确疫苗接种的叫停标准,及时有效处置可能出现的偶合事件或疫苗不良反应事件,防止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
六、加强疫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