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刚性储备与柔性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为用而储、储用结合的原则,以高校毕业生为储备重点,通过政府指导、政策引导、市场配置三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按照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四个层次,采取锻炼式储备、培养式储备、智囊式储备等形式,健全人才储备选拔、培养、使用、考核、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储备制度体系。
(二)发展目标。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和科研一线锻炼计划,大力培养、引进高端人才,逐步实现人才队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资源分布明显合理,基层人才缺乏的现状明显改善。按照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留住储足能够满足当前和今后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端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以“锻炼式”、“培养式”、“智囊式”三种人才储备方式为主,切实推进人才储备工作
人才储备主要分为锻炼式储备、培养式储备和智囊式储备三种方式。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不同储备形式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的人才储备工作。
(一)以锻炼式储备为主,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服务工作。锻炼式储备是指选拔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和科研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志愿服务、见习等实践锻炼。储备期限一般为2年,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做好目前地方自主开展的人才储备工作,努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和科研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使其了解基层、熟悉生产,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在锻炼中成长、成才。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面向中小企业储备人才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重点企业、重点科研项目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作用。
(二)以培养式储备为主,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和尽快成长成才。培养式储备是指对在基层、企业和科研一线实现稳定就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要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强化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稳定就业。对基层一线稳定就业的储备人才要进行跟踪服务,加强培养。根据储备人才的专业特长、学历经历和工作需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其进行培养,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坚定、勤政廉洁、驾驭能力强的党政人才;培养成为业务精湛、求真务实、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成为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