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依靠科技进步,节能技术投入进一步加大。针对节能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技术攻关,制定技改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有40家企业设立了节能研发资金,共计9.58亿元,是2007年的1.81倍,推动了一批节能关键技术的突破。有91家企业设立了节能技改资金,共计106.9亿元,是2007年的1.78倍,项目竣工后年可实现节能量413万吨标准煤。根据省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专项检查结果,有关企业制定了淘汰计划,大部分企业已经按时完成淘汰任务。
(四)落实法律、法规,源头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依法开展各项节能工作,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42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59号)等规定,按照国家及山东省公布的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要求,80%以上的企业对主要用能设备制定了能耗定额管理制度,确定定额标准,定期组织检查;60%以上的企业新、改、扩建项目能按照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标准进行设计,按要求编制节能篇章,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并将节能评估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
(五)加大管理措施,节能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能源统计、计量等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所有企业都设立了能源统计岗位,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完善统计报表,加强能源统计分析,按时报送能源统计报表。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进一步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能源计量与企业的用能管理和各项考核相挂钩。企业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活动,通过厂报、黑板报、广播、展览、节能知识竞赛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强化职工节能意识。大部分企业都定期组织能源统计、计量、管理和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能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考核情况看,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部分企业对节能技术研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自主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二是部分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没有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的有关规定;三是部分基层能源管理人员业务不精、素质不高;四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单耗上升,严重影响“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五是部分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挖掘节能潜力的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