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蓝色经济区高素质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力度
(一)积极造就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需要,发挥省内高校作用,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扩大发展海洋经济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着力培养大批紧缺人才。以省内有关重点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依托,积极做好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围绕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团队建设等人才工程中,加大对蓝色经济区的优势学科、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政策倾斜,尽快集聚一批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利用国家留学基金、省政府资助出国留学经费开展高层次人才出国留学培养工作,重点选派蓝色经济区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赴海外进修,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外专局在出国(境)培训项目的计划编制、申报执行、经费资助等方面对蓝色经济区给予重点支持,确保蓝色经济区出国(境)培训项目占全省年度项目的50%以上。
(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布局需求,大力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到2015年,在蓝色经济区域7市内建成5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20个骨干专业实训基地。各市根据蓝色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相应的市级职教集团。调整优化技工教育专业结构,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争到2015年,蓝色经济区各市至少重点建设1-2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技师学院或高级技工学校。创新培养方式,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冠名班”订单培养、企业参股入股创办技工学校等培养模式,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劳动力。健全完善首席技师和有突出贡献技师选拔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高端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好各级技术能手评选。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创业载体建设。完善产学研平台体系,支持蓝色经济区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快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及博士后站、产学研中心、中试基地、工程中心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重点抓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到2015年,使蓝色经济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50个、工作站达到100家,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平台。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指导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为高校毕业生增强创业能力提供平台。加快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建设,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为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提供支持。“十二五”期间,精心打造10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精品基地”。抓好蓝色经济区“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建设,争取用5年时间建设30个蓝色经济区“引智成果示范基地”。有条件的市要加强公共科研平台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使用效率。要积极搭建资金支持平台,建立创业和风险投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