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表1.3中的“培训(人次)”,强调的是学校为社会开展培训的人次;而表7.3中的“社会技术培训(人次)”,强调的是本校高职生参加社会各类技术培训的人次。
(二)院校领导
2、在采集平台中,表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的各个字段是指所有校领导做的总次数吗?
答:院校领导“参与教学、联系学生”中的有关字段是指每位校级领导在一个学年内的总次数。
3、在采集平台中,表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情况,校领导的分工各有不同,表中某些字段的内容差异如何说明?
答:按照院校领导“参与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集。
4、在采集平台中,表2.2“参与教学、联系学生”的“其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学校认为能体现领导参与教学、联系学生的有关内容。
(三)基本办学条件
5、在采集平台中,表“3.1占地、建筑面积”中可否包括租借期长达十年的土地和建筑面积?
答:可以,但必须有所说明。
6、学校与企业共建基地、租赁企业仪器设备、租凭其它单位房舍如何计算?
答:学校与企业共建基地是鼓励和支持的,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在计算基地建设面积时,可按实际情况进行写实性计算。租赁设备、房舍等要有写实性说明。
7、在采集平台中,表3.2“近二年出版专业图书”中“近二年”是按自然年度还是按学年?
答:按学年度。2009年上报的数据是2007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出版的图书。
8、在采集平台中,表3.3“多媒体教室”是计算在3.1的“普通教室”内还是计算在“一体化教室”内?
答:视多媒体教室主体功能、具体使用情况而定。
9、学院的语音教室,归为“一体化教室”还是“多媒体教室”?
答:根据语音教室具有的功能而定。若仅是单一功能的语音室,既不归入一体化教室,也不归入多媒体教室。
10、在采集平台中,表3.3“阅览室”是否包含电子阅览室?
答:包含电子阅览室。
11、在采集平台中,表3.4“教学用计算机总数(台)”,是否包括教研室中教师用于备课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中用于教学的计算机?
答:“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填写说明”第3条明确指出:“基本信息”、“基本办学条件”等栏目中,与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相同的统计指标,必须使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外发布的同时间段的相关数据。
在《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的“资产情况”(表号:高基41)中即有“教学用计算机(台)”的字段,因此,哪些计算机应归入“教学用计算机”,学校应该是清楚的。而且,在填写采集平台时,必须与《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的填写口径相一致。
12、在采集平台中,表3.4“现运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名称)”是指硬件系统还是软件系统(操作系统)?
答:通常是指软件的应用系统名称。
(四)实践教学条件
13、在采集平台中,表4.1“校内实践基地”中的“学年使用频率(人时)”是何涵义?
答:根据括号内的统计单位,学年使用频率是指本学年该实践基地使用的人数和时间的乘积。
14、在采集平台中,表4.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的“工种”是否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中所列为准?但此条目后面的“部门”中又有“中央部委/省市部门/行业/企业/其他”的选项;此处与“7.3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所指内容是否同一概念?与“6师资队伍”中第
30条注释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