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凉山州行政程序规定(试行)

  行政机关应当通过行政调解防止纠纷激化。
  调解应当制作笔录。一般应当在30日内调结。
  第一百一十一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根据民事纠纷双方的要求或者需要,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由民事纠纷双方和调解人员的签名,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行政机关和协议双方各执一份。
  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
  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调解没有达成协议的,民事纠纷双方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节 行政应急

  第一百一十二条 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应急措施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外,还适用本节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定和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作好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准备,及时、有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第一百一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咨询组织,为行政应急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应急决策、采取应急处置和救援措施时,应当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一百一十五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行政机关为应对突发事件依法作出行政决策,制定发布决定、命令,采取行政征用、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等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可以灵活确定上述行政应急行为的步骤、方式、形式、顺序和时限,变通或者部分省略有关行政程序。
  采取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行政应急处置措施时,应当履行表明身份、告知事由、说明理由或事后说明理由等程序义务。
  第一百一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客观、真实地向上级机关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向有关地区和部门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件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统一、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发布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置的信息。
  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一百一十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应急行为,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第一百一十八条 行政机关和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基层组织及有关单位,应根据需要动员、组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服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支持。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行政机关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第一百一十九条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行政机关应当停止执行行政应急程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行政机关为应对突发事件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第六章 行政听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二十条 听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保障其陈述意见的权利。
  依职权组织的听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应公开举行,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一百二十一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指挥听证会的进行;
  (二)维持听证会秩序;
  (三)指定记录员;
  (四)其他应当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职权。
  第一百二十二条 听证记录员负责听证会的记录以及其他与听证会有关的事项。
  记录员应当对听证过程作准确、全面的记录。必要时,可以增加录音、录像。
  第一百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结果。
  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结果的,其听证无效,应当重新听证。
  第一百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组织听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行政机关组织听证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节 行政决策听证会

  第一百二十五条 重大行政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举行听证会:
  (一)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
  (二)公众对决策方案有重大分歧的;
  (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
  第一百二十六条 政府举行听证,由政府常务会议或授权政府决定;部门举行听证,由部门办公会议或授权部门决定。
  第一百二十七条 听证由拟作出行政行为或提出行政行为建议的行政机关组织。
  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为该听证事项的听证机关。
  政府组织的听证事项,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部门组织的听证事项,由部门法制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有关部门和机构可以联合组织听证。
  第一百二十八条 听证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30日前,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站等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告包括下列事项:
  (一)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的行政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听证事项;
  (三)听证参加人以及旁听人员的人数、报名条件与报名方式;
  (四)其他有关事项。
  第一百二十九条 听证会参加人应当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报名参加听证会的公众人数较多,需要选择听证会代表的,行政机关应当随机选择公众代表参加听证会,必要时可邀请公证机构介入,以提高公信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