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指标
| B级指标
| C级指标
| 满分
| 自评
| 复评
|
A1
学前教育
(60)
| B1
普及率
| 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并积极向0-3岁托幼一体化延伸)为满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减一分,直到为零。
| 10
|
|
|
B2
园所管理
| 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管理规范办园行为的意见》(淄教发[2008]23号),有贯彻落实意见和措施。建立并落实了幼儿园一日工作规范,加强园所的精细化管理。
| 4
|
|
|
对制止非法办园措施得力,区域内无非法办园现象;有非法办园现象本项为零分。
| 6
|
|
|
B3
幼儿教师管理
| 重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园长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良好。
| 4
|
|
|
落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实行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按有关规定依法落实养老保险,办理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 10
|
|
|
B4
办园水平
| 办园水平高,市级以上示范实验幼儿园比例在全市前三名为满分,4-5名为6分,6-7名为4分,第8名不得分。
| 6
|
|
|
在全市开展的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中,抽查幼儿园的评估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为满分,每有1个幼儿园降低一个等次减5分,直到本项分数为零。
| 20
|
|
|
A2
义务教育
(80)
| B5
制止辍学
| 建立了制止义务教育学生辍学责任制和监控督导检查机制。建立了义务教育段学生辍学报告制度。落实了在评优树先中对义务教育段学生辍学率超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 4
|
|
|
学生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运行正常,管理规范,并充分发挥作用。区县建立完善贫困生救助体系,认真落实救助政策。制定了接收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见和措施。
| 6
|
|
|
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与毕业率均达到98%以上。农村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为满分,每超过0.1个百分点减2分,直到B5项分数为零。
| 20
|
|
|
B6
均衡发展
| 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保护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 20
|
|
|
B7
办学水平
| 在全市开展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中,抽查学校的评估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为满分,每有1个学校降低一个等次减5分,直到本项分数为零。
| 30
|
|
|
A3
高中教育
(60)
| B8
普及率
| 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85%以上为满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减2分,直到该项为零。
| 20
|
|
|
B9
高中管理
| 落实高中学校教学区域管理工作,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教学区域管理工作研究、部署到位,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区域内高中校凝聚力大,区域教学管理工作运转高效,资源共享。
| 10
|
|
|
B10
办学水平
| 在全市开展的高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中,抽查学校的评估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为满分,每有1个学校降低一个等次减8分,直到本项分数为零。
| 30
|
|
|
A4
特殊教育
(40)
| B11
入学率
|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0%或以上为满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减2分,直到本项为零。
| 20
|
|
|
B12
年报制度
| 坚持特殊教育年度报告制度和结对扶残助学制度。
| 10
|
|
|
B13
免费教育
| 对义务教育段残疾少年儿童实行“三免一补”政策。
| 10
|
|
|
A5
德育工作
(100)
| B14
班主任工作
| 重视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建立了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班集体评选表彰制度,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 20
|
|
|
B15
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 指导各学校普遍开展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生开始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 10
|
|
|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本区县青少年学生无犯罪现象,有学生犯罪现象本项为零分。
| 10
|
|
|
B16
德育阵地建设
| 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对学校德育展室、荣誉室、中学生团校和业余党校建设有指导,效果好。
| 6
|
|
|
区县建立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运行正常,教育效果显著。
| 6
|
|
|
有自主开发的有特色的德育地方课程。
| 4
|
|
|
B17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好,所有中小学全部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经常开展面向学生家长的讲座或培训,对家长学校建设和活动情况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和表彰。
| 20
|
|
|
B18
心理健康教育
| 区县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指导学校开展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各学校均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兼职学生心理辅导教师,专职学生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数的比值不低于1:1000,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具备国家认定的从事此项工作的资格。
| 12
|
|
|
B19
德育活动
| 区县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效果好。积极参与全市德育品牌的创建工作。
| 12
|
|
|
A6
学校管理
(170)
| B20
规范化学校建设
| 积极组织开展各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对县级规范化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动态管理制度。
| 20
|
|
|
B2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 积极组织学校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积极实行以法治校,民主管理。
| 10
|
|
|
B22
标准化学校建设
| 区县政府制定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和实施规划,并开始启动实施。
| 10
|
|
|
B23
规范办学行为
| 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和《淄博市中小学管理规范》,高度重视和规范区域内学校的办学行为,;均衡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举办实验班。学校课程方案的落实、学生在校时间、上课时间、课外作业量、睡眠时间、双休日、学籍管理和班额等,符合省教育厅规定要求,落实到位。无违犯规范的现象。经查实,每有1所学校发生违规行为,扣20分。区域内出现学校违犯有关规定被省教育厅通报,此项不得分。
| 40
|
|
|
对学校收费行为有检查,有制度,并落实到位。
| 10
|
|
|
B24
精细化管理
| 区县有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和要求,经常性地对学校常规管理水平检查督导。
| 10
|
|
|
B25
学校安全
| 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制定考核目标、责任制度和应急预案机制,督促、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 10
|
|
|
学校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 10
|
|
|
学校周边环境良好。
| 10
|
|
|
B26
后勤管理
| 机构明确,有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教育服务工作按省、市规定开展,积极开展“示范性公寓、食堂”的创建工作。
| 6
|
|
|
后勤工作列入督导计划,平时督导检查有记录,年终有表彰。
| 10
|
|
|
B27
校务公开与民主管理
|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有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有专(兼)职人员,责任明确。公开内容齐全。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收费、学生用书及社会关注的其他热点问题,学校内部公开干部竞争上岗、职称评聘、考核奖惩等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公开形式多样。校务公开工作档案齐全。
| 10
|
|
|
有教代会制度,按时换届,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学校重大问题实行教代会通过制。
| 4
|
|
|
B28
校园文化建设
|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贯彻《淄博市学校文化建设基本要求》,有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意见,并抓好落实。
| 10
|
|
|
A7
队伍建设
(80)
| B29
校长队伍建设
| 重视全区县教育系统教育观念转变,引导校长和教师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对校长的培训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并定期组织培训。建立了校长定期汇报、交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例会制度,定期组织校干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和考察学习活动。校长持证上岗,持证率要达到100%。
| 10
|
|
|
B30
培训基地
建设
| 高度重视培训基地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将培训、教研、科研、电教、信息中心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市以上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标准。
| 20
|
|
|
B31
教师队伍建设
| 建立了区域内“入门、合格、骨干、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的教师培养机制,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学科、职称结构合理,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区县、学校启动名师建设工程,有建设工程方案,为名师人选的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 14
|
|
|
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具有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专任教师有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执行效果良好。
| 16
|
|
|
重视师德建设,能够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师德建设“十不准”要求。全体教师能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够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能够尊重学生人格,无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发生;不向学生推荐任何教辅资料,区域内没有教师进行有偿家教行为发生。
| 10
|
|
|
重视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积极组织城乡教师交流,效果较好。
| 10
|
|
|
A8
教学工作
(170)
| B32
课程改革
| 在全市开展的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中,抽查学校的评估成绩均达到B以上为满分,每有1个学校降低一个等次减5分,直到本项分数为零。
| 60
|
|
|
B33
教学管理与研究
| 高度重视教研室建设,学科专职教研人员齐全,业务水平高。教研制度健全,落实得力。设立专项教科研经费,教研员人手一机。
| 15
|
|
|
建立并实施学科教研员教学质量岗位责任制,教研员工作职责明确,学科教学管理、指导工作得力。建立了完善的教研员队伍常规管理、业务素质提高、工作业绩考核、奖励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 10
|
|
|
区域内学科教研网络完善、教学研究活动和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制度化,实效好。集体备课资源实现共享,发挥优质资源的效益。
| 10
|
|
|
教师培养工作有规划,有要求、有措施,工作富有成效。
| 10
|
|
|
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效益,各学科已形成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或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形成规模,并取得了成效。
| 15
|
|
|
对区域内教学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 10
|
|
|
B34
教育科研工作
| 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机构健全,建立起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科研经费。
| 10
|
|
|
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及时总结优秀科研成果,并组织在学校运用推广,使成果尽快发挥作用。
| 10
|
|
|
有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建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机制,做好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发挥区县优势,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攻关。
| 10
|
|
|
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面上影响大,推广效果显著,教师能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发表的论著层次高、影响大,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影响大。
| 10
|
|
|
A9
教育信息化
(50)
| B35
机构建设
| 电教站、教育信息中心人员结构合理,能承担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服务、内容服务、培训服务,有效维护区县教育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学校均成立教育技术中心。
| 4
|
|
|
B36
硬件建设
| 建成区县教育网,与市教育信息中心专线连通,区域内各学校都能与区县教育网连通。
| 4
|
|
|
区县有对学校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规划,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建成了经规划论证的校园网,并实现“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实现数字投影机、交互电子白板进课堂。
| 4
|
|
|
学生计算机人均拥有量满足信息技术课人手一机的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人手一机。
| 4
|
|
|
B37
资源建设
| 有专项资源建设经费;搭建起区域教学资源平台,有效开展资源共建工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信息维护更新及时,师生作为教育网络活动主体,有丰富的作品交流展示,能体现区域教育特色;依托区域网络平台有效开展网上教研、科研活动;区县对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有指导意见,有检查;资源向全市开放共享。
| 6
|
|
|
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好工程的实施。实施方案包括:组织领导机构,项目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和信息化工作情况,工程建设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措施,资金筹措方案,运行保障机制,教师培训计划,工程实施进度安排等。
| 6
|
|
|
B38
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配备满足开课需要;开全开足信息技术课,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学习时间不少于每周2课时;积极组织参加和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系列活动。
| 7
|
|
|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效能,促进课程、教学和评价的革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益、有创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对教师备课的电子教案率、信息技术应用课时覆盖率有要求,制度措施落实;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丰富,获奖面广层次高;积极推动网络教研工作的创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开展效果良好。
| 15
|
|
|
A10
教育条件装备
(40)
| B39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了区县教育整体规划。
| 2
|
|
|
能够满足新课程需要,实验室建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要求;实验室、仪器设备向学生开放。
| 4
|
|
|
B40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 建立了一支学历达标、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年轻化的实验教师队伍,业务熟练,能够独立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 2
|
|
|
按标准配齐实验教师,落实实验教师待遇。
| 2
|
|
|
建立了实验教师培训机制。
| 2
|
|
|
B41
仪器设备配备
| 建立了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审批制度,对大宗仪器设备实施招投标管理或国家、省、市定点厂商定向采购;严格质量标准,杜绝无证产品流入学校。
| 4
|
|
|
有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玻璃仪器、化学药品等低值易耗品补充及时,数量充足;按照新课程要求,及时补充新增仪器设备。
| 4
|
|
|
B42
实验教学
| 区县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纳入了区县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实验教学的方案、措施;有明确的学期和年度实验教学计划;及时总结、表彰。
| 4
|
|
|
组织新课程背景下各类实验教学比赛活动,在省、市组织的比赛中获奖率高。
| 4
|
|
|
在全市年度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中,所抽查学校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
| 4
|
|
|
B43
图书馆建设、配备
| 管理机构健全,建立了图书购置、指导机制,有具体的图书馆工作管理措施。
| 2
|
|
|
图书、报刊数量达到市级规范化要求,图书购置逐年增补,渠道正常,教辅和各种资料征订规范,图书质量高。建立了管理人员培训机制。
| 4
|
|
|
学校图书馆建设符合国家《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程》,并向学生开放。图书借阅率高。
| 2
|
|
|
A11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80)
| B44
体卫艺工作管理
| 有学校体卫艺工作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并纳入对乡镇和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 6
|
|
|
开展普及四操、四球、一拳一泳(太极拳、游泳)、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扎实有序,有计划、有要求、有评比。。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发现不能执行每天锻炼1小时的学校,此项不得分)
| 10
|
|
|
对区域内学校艺体特色体系建设有规划、有措施,学生掌握两项以上艺术表演技能,每年组织艺术节和运动会。
| 4
|
|
|
建立了专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积极参加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音、体、美教师和校医、食堂管理人员培训。
| 6
|
|
|
学校均按规定建有相应的艺体活动场地、功能用房,音、体、美、卫生、器材均按规定标准进行配备。
| 10
|
|
|
B45
体卫艺工作标准
| 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和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 10
|
|
|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率达100%,学生合格率达95%,学生艺术课程考查合格率达95%。
| 10
|
|
|
每年对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学生常见病发病率低于全市平均值,学生近视每学年新发病率低于2%。
| 10
|
|
|
学校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食物中毒和艺体活动事故发生得6分,如果出现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或艺体活动事故,A11项为零分。
| 8
|
|
|
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艺体竞赛中平均成绩居全市第1名得满分,每降低一个名次减1分,直到本项为零。
| 6
|
|
|
A12
监测评价和
经验推广
(70)
| B46
督导评估
| 有对乡镇和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和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的督导监测评估方案,监测评估方案和办法符合素质教育有关要求,定期进行督导监测评估,有督导监测评估报告。
| 10
|
|
|
教育发展水平的督导监测评估结果作为对乡镇和学校考核表彰的主要依据。
| 10
|
|
|
B47
教学督导
| 有科学、完善的年度教学工作督导评估方案。
| 10
|
|
|
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实效好;有学年度督导报告。
| 10
|
|
|
B48
考试评价
| 建立起了发展性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学校,不以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排名;建立了规范的学生成长记录,学生电子档案完善,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10
|
|
|
学校每学期考试次数和对考试成绩的管理等符合省教育厅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区域内每有1所学校违反省教育厅规定扣5分。
| 10
|
|
|
B49
经验推广
| 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注重素质教育典型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宣传和经验推广,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 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