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淮安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的意见

  4.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更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5.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市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十二五”规划的类型及编制要求
  我市“十二五”规划包括三个层次,即: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地区规划。
  (一)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是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制定其他各类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与全省的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及相邻地区的市级地区规划相协调。要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确定我市发展战略和目标,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围绕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主题,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体制转轨、产业升级、城镇化的步伐,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科教兴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和海河联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领域或薄弱环节等为对象编制的规划。重点专项规划的确定要符合以下原则:体现市级规划应突出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的要求;着眼于下大力气解决我市发展过程中关系长远、关系全局的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问题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单靠市场经济难以解决、确需由政府调控的产业和领域进行专门研究;与省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符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与相关的重点专项规划及地区规划相协调。
  (三)地区规划地区规划是指由县(区)人民政府所辖行政区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与重点专项规划相协调,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发挥本地区优势,合理确定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四、“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分工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