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信息均应通过“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地方要使用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组织专家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潜在健康危害、卫生系统的损失情况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卫生学评估,研究提出应开展的卫生应急响应以及医疗卫生人力、物资、外援等需求意见。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编写受灾地区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对灾区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趋势分析,并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参考。
5 卫生应急响应
5.1医疗救治工作
(1)根据实际需要,在受灾地区和人群集中的安置点设置临时医疗救治站,针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易引发呼吸道、心血管、胃肠道、骨折等疾患,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同时派出巡回医疗车巡回,及时抢救急危重症病人。
(2)准备充足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药品和一线救治力量,加强夜间急诊工作,确保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救治,做好接诊病人和药品发放的登记工作。
(3)保证医院门诊、急诊、呼吸科、骨科、心内科、皮肤科、烧伤科等重点科室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正常运转;规范预检分诊工作,根据疫情做好发热门诊的分诊工作。
(4)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医院消毒,加强病房通风管理。
(5)一线接诊医生要特别注意易发传染病的识别和及时报告。
(6)急救医疗机构要加强一线人员配置,安排好机动和备用车辆及人员,保持救护车辆配备和性能良好,确保在第一事间能出车、救治和转运。
(7)采供血机构要加强血液采集和储备,确保充足的储血量,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5.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及时派出卫生防疫队伍,深入安置点落实各项防病措施。
(2)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的正常运转。
(3)做好临时医疗救治站的疾病监测工作,指定专人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管理工作。临时医疗救治站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人,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
(4)指导做好安置点的通风换气,保证人群密集场所的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5)指导安置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建议有关部门做好安置点垃圾集中放置、及时清运和处理。保证足够数量的厕所,并做好保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