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


  (三)实现路径。

  1.做大经济总量。努力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及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3.革新技术装备。应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工艺和装备,主动开展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强化节能监管。完善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财政、税收、产业、土地和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资源能源的长效机制。

  5.推动全民节能。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模式,促进节能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完善机制,加强目标责任考核

  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细化各地、各部门节能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川府发〔2009〕18号),切实加强监督考核,及时向社会公告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实行严格问责制度。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商业、旅游、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体系。

  四、加大投入,全力推动重点工程实施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加大省级及地方财政对节能降耗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及基础能力建设。通过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每年形成14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能力。

  五、突出重点,切实推进结构调整优化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着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调整产业内部结构,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生产性、民生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3大板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旅游、文化、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水电、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继续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每年形成1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能力。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