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及文件编制要点的通知

  (四)削坡压脚:应针对削坡压脚后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及新形成边坡的稳定性检算,据此对坡形、坡比、坡高、马道、坡面排水、坡面防护等进行设计。原则上削坡土石方量与压脚土石方量应基本平衡,减少余土外运或借土回填量。削坡、压脚形成的边坡根据需要可设置坡面防护(植草、格构护坡等),削坡区、压脚区应按照地形、土石条件绘制足够的剖面图,能够满足削填工程量计算的需要。对大量挖填工程,建议采用网格法计算土石方挖填量。压脚区应细化填方分区设计,说明各区的回填土石料粒度、块石比例、压实度等的要求,必要时可设脚墙。考虑削方、填方施工机械对道路场地的要求。
  (五)拦石墙:一般由重力式挡土墙(或桩板墙)与墙后缓冲垫层及落石坑组成。按设计落石的冲击力和土压力检算墙体稳定性,缓冲垫层厚度。缓冲垫层形成的土坡应考虑自身稳定性。考虑拦石墙过冲沟处布置、落石坑容积、开挖坡比及边坡稳定性、坑内积水排泄通道。考虑挡土墙基坑、落石坑开挖边坡的稳定性,说明分段、跳段开挖顺序及安全防护、监测措施。
  (六)被动拦石网:采用被动柔性防护网时,按落石冲击力检算选择网型、网高,对固定网的立柱砼墩基础应按照地形、地质条件分类单独设计,对固定网的拉绳基础型式(砼墩、锚孔基础)分类单独设计,陡坡上还应考虑网下卷边兜底防止拦截的石块漏出形成危害,有的尚需考虑网后拦石的清理方法。应充分考虑大石块对立柱的砸击作用,必要时设置立柱保护墩。
  (七)主动防护网: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网时,主要针对产生浅表层松动落石的危岩斜坡进行包裹防止石块坠落,对固定网的锚杆应分类单独设计,提出设计锚固力。陡坡上还应考虑网下卷边兜底防止石块漏出形成危害。
  (八)危岩锚固:根据危岩体失稳模式,按抗滑力、抗倾力矩等检算锚固点布置位置、排数、结构、锚孔径、锚固深度等。明确细化锚头与锚杆(锚索)连接、封锚外观大样设计。注意说明施工方法及安全防护要求。对需要进行锚固现场试验的要说明试验要求、预应力值。说明锚固力检测要求。
  (九)危岩支顶:根据危岩体失稳模式,按危岩体失稳荷重检算支撑柱布置支顶部位、柱断面、结构、基础埋置及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说明支顶结构顶部与危岩如何紧贴受力的施工措施。注意说明施工方法及安全防护要求。
  (十)凹岩腔封闭:根据凹岩腔空间形态特征,风化特点、上、下岩体强度等,对不同部位凹腔封闭分别设计,绘制立面图和剖面图,根据凹腔容积,选择封填材料,计算封填体的基础埋置部位、稳定性及封填料用量。凹腔内裂缝有渗水的应考虑设置泄水孔和泄水通道。详细说明凹腔封填结构及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必要时辅以照片说明。
  (十一)裂缝封填:裂缝封填,应针对岩石、土层中裂缝特点,考虑封填范围、深度、填塞材料,对压实度、裂缝带地面坡度修整等提出施工要求,绘制裂缝封填大样图,平面图中应标出需要封填的裂缝带及编号,对应列出工程量。
  (十二)危岩清除:危岩清除原则上不宜采用爆破清除。对确需爆破清除的应说明具体爆破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清危设计应针对危岩体大小、裂隙产状、距地面高度、距保护区距离、目前稳定情况、施工扰动下可能出现的失稳动态情况制定清除方案,并提供平、立面、剖面图;真实反映清危部位、施工方法,有关各类工程量。对体积较大的危岩体要提供肢解细部设计图件。要详细说明人工或机械清除方法,危石肢解顺序、块度、渣石堆放与转运,安全防护要求。对施工过程中新发现的需要清除危岩,应另行设计。
  (十三)拦沙坝(谷坊坝):在现场核实坝位、坝轴线位置,按照泥石流可能的工况,检算坝体抗滑、抗倾、地基应力等稳定性,按照泥石流正面冲击(流体、巨石)坝体检算稳定性,按照设计容许过流流量设计泥石流过坝流量,坝下冲刷坑深度。据此确定坝体尺寸、溢流口断面、坝基础埋深、坝下消能结构物(坝高≥3m用副坝、)。考虑坝基、坝肩开挖边坡设计及稳定性,坝基坑施工中的导流、排水、防洪要求。平面图应反映坝体、溢流口、副坝、护坦、边墙等各构筑物的外轮廓线、各材质结构分界线等特征线条。标明基坑开挖范围界线、库区回淤范围界线。标明反映坝体、溢流口、护坦、副坝、边墙等各构筑物的剖面线及编号。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