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据管理政策和程序。包含数据来源、数据内容、数据存储、数据应用目标和确保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的程序要求,以及系统数据的抽取、转换、清洗和人工处理的过程描述。
(四)收益率曲线的选择和变更情况。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充分有效的内部计量模型验证程序,定期跟踪模型表现,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持续验证,同时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确保计量的合理性。
第四章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将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情况纳入持续监管框架,并将其作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考虑因素。
第三十一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水平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评价时,应结合《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要求。
第三十二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要求商业银行提供以下信息:
(一)有关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等规范性文件。
(二)反映商业银行识别、计量、监测、评估、控制和报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相关文件。
(三)向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递交的关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情况的报告。
(四)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的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或专门部门会议记录或记载讨论情况的文件。
(五)有关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审计报告。
(六)银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信息。
第三十三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评估。审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治理架构的完善性。
(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的完善性。
(三)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的充分性和全面性;假设前提以及参数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四)限额管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五)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六)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七)文档支持体系的可靠性和完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