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战略重点
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专利、商标、版权和标准等四大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运用机制、保护机制、协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五大机制,大力实施园区知识产权先导工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产业化推进工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知识产权专项保护工程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等六大工程。
重点领域。专利方面,加快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家电等优势产业的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原始创新,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商标方面,强化商标意识,丰富商标内涵,提升商标附加值,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市场认可度的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改造、提升我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商标和老字号流通企业。版权方面,积极支持出版发行、广播电视、卡通动漫等核心版权产业获取知识产权,完善版权保护机制,加大侵权盗版案件查处力度,促进版权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植物新品种方面,围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加大茶叶、杂交水稻等优势领域技术开发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以植物新品种权为支撑的生产规模大、带动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地理标志方面,强化浏阳花炮、湘绣等地理标志保护,进一步挖掘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蕴涵的地理标志资源。
重点区域。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要强化知识产权理念,努力掌握一批对“两型”产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洼地,引领和支撑新一轮产业发展。国家级园区要提高聚集各类知识产权资源的能力,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区、富有特色的知识产权示范区。其他园区要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模式,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
二、大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一)发挥政府引导功能。强化自主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导向作用,坚持技术创新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基本前提,以获得知识产权为追求目标,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的良性循环。完善专利申请补助办法,加大专利申请补助力度,重点支持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申请。编制《长沙市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目录》,建立政府采购首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制度。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政府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建立长沙市知识产权奖励制度,重奖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驰名商标和主持国家级以上技术标准制(修)订的单位,并对推动专利技术在长转化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等普及活动,精心打造“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沙知识产权十佳(发明家、代理人、创业者)”品牌,增强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激发公众发明创造热情。
(二)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指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加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工程,加快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核心专利技术实施,推动商标、品牌资源输出,拓宽版权市场化途径,支持杂交水稻等具有鲜明长沙特色的植物新品种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地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修)订,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技术联盟。挖掘山、水、洲、城等独特资源优势,加强长沙地理标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振兴长沙中华老字号,推动其向服务现代化、品牌知名化、视野国际化发展。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园区、科研院所)工作,加强市校(院)知识产权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应用性技术研发,构建产学研知识产权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