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长沙特色,服务发展大局。按照《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总体要求,立足市情,探索具有长沙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引领长沙科学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市场主体。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突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主力军作用,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实现政府与市场功能互补、良性互动。
统筹全面发展,力求重点突破。在统筹长沙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集中攻坚,力求实现新的突破。
着力转化运用,培育竞争优势。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指导、支持优势企业、行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四)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要求,我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把长沙打造成为创新氛围浓厚、创新人才集聚、创造活力迸发、运用成效显著、权利保护有力、公共服务优良的知识产权强市,使知识产权成为长沙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到2015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目标为:
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年申请专利达12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40%以上,国外专利申请大幅度增加,并在支柱产业形成一批核心专利。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0件以上,省著名商标500件以上。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数量大幅增长,居国内省会城市领先地位。地理标志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拥有量逐年提高。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工业园区95%以上的企业拥有专利,专利的实施转化率达到70%以上。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都拥有专利和注册商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40%以上,企业在国内及国际技术标准制(修)订中的参与度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核心版权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大,商业秘密、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中华老字号和民间文艺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明显增强,执法案件年结案率达95%以上;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体制不断完善,司法保护水平大幅提高。知识产权行业自律机制、预警应急机制和维权援助机制基本建立。假冒、盗版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显著减少,维权成本明显下降。
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日益健全。具有长沙特色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协调机制高效运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进一步加强,95%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培育2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拥有一批创造能力强、运用水平高,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研发、管理人才。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知识产权文化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