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学调控,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科学调度资金,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家电下乡”等各项政策,进一步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增长行业;进一步深化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合作和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学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着力支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着力改善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贯彻落实好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待遇、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重大民生政策。
(七)加大投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贯彻落实中央“三个大幅度增加投入”的要求,继续加大对东西北重点农业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三农”和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福祉,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八)保障运转,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政权机关维持运转经费,保障政权机关正常运转,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完善财政应急保障机制,提高政府防灾减灾、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大对公共安全的投入,保障政权建设需要,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九)统筹兼顾,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保持分税分成财政体制框架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深化我省财政体制改革,坚持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先富帮后富、兼顾效率与公平、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运行机制,实施生态激励型财政体制,探索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