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察报告》的通知


  3、高标准建设。制定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对占地未达标的学校,按照小学18亩、初中36亩标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对新建和迁建小学、初中,分别按24亩、40亩的标准进行规划;新建住宅小区,必须初步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开发商不能配套的,须交纳50元/平方米的费用由政府配套。

  (二)分类指导,创新机制是邯郸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邯郸市坚持城乡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创新机制,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切实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构建“四种模式”,化解择校和大班额难题,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一是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盟。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互动发展,先后将市区和县城的113所优质学校与157所相对薄弱学校结成113对“盟校”,有力地促进了薄弱学校的强势发展。二是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以强并弱、资源整合、班子重组、交融发展,先后已有35所薄弱学校由优质学校兼并,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扩充。三是优质学校异地建立分校。强校孵化、资源分流、母校统筹、一体发展,先后有16所优质学校建立了分校,促进了优质资源进一步均衡分布。四是新建优质学校。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新建优质学校,在主城区和县城人口密集区新建38所,进一步扩充了优质教育资源。

  2、着力布局调整,实施标准化学校和学区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提质。近年来,邯郸市严格落实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农村竭力攻坚,加强学校建设。一是启动总投入为29亿元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印发了《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意见》,市财政每年设立3000至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全市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目前,已建成农村标准化中小学30所,2009年又将标准化学校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结合,力争在三到五年之内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学校建设任务。二是创新体制,打破乡镇行政区划设立学区,根据各地实际,出台了《邯郸市学区建设规划》,将全市原211个乡镇中心校撤并调整为131个学区中心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辖,建立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学区范围内实行管理、课程、研训、资源配置、考核“五统一”,解决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学区设立研训室,使教研真正植根于教学,教师全员培训得以经常化、制度化,解决了农村学校教研活动难开展问题;实行学区管理将原800多名行政干部充实到了教学一线,解决了办学成本过高的问题。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